第九章 政治工作
第九章 政治工作
政治工作是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农场初创时期的十年,政治工作继承和发扬
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组织动员群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了大量工作。
农场职工主要以转业官兵和山东支边青年构成。干部队伍中,又是转业军官为主体。转业
官兵中的党、团员占全场总人数的20%以上。1959年和1964年大批转业军官两次外调,全场仍
有党、团员各400余名,各占全场总人数的8%。生产队和场直各单位都建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
党委领导有一个坚强的基础。
场党委一直重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坚持了“三会一课”,即支部大会、支委会、小组会
和上党课。把“怎样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作为常年坚持的党课教育内容。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全场职工、家属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光荣传统,
战天斗地,在建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部分领导干部和一些机关工作人员,急功好利,好大喜功,
逐渐脱离群众,沾染上官僚主义习气,浮夸风也盛行起来,全然不顾农场实际,大搞高指标和
瞎指挥。1959年,提出要开荒一万亩,养猪一万头,养鸡25万只。结果由于缺少禽舍,饲料严
重不足,加之管理不善,造成禽畜大批死亡,严重亏损。
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农场根据L-级精神,对体制进行了调整,在强调改善经营管理的同时,
在机关建设上强调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群众。提倡深入实际,精兵简政。要求少数人坚
守岗位,完成日常业务,多数人下队蹲点。留守机关的人员中又有百分之二十负责跑面。主持
全面工作的代书记王文和副书记刘俊贤也不断下队巡回检查。这样,下到基层的领导和机关干
部达到百分之七十七。当时没有小汽车,下队是背着背包步行的。机关人员下队后,从劳动开
始,由生活入手,和群众之间的隔膜逐渐消除,从而取得了指挥的发言权,减少了对生产的瞎
指挥,机关人员以身作则,言传身带,对基层培植革命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963年春,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下,全场开展了学雷锋创五好的群众运动。
从领导干部到职工群众,从机关到生产队,大公无私,助人为乐,“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
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成了人们检验自己行为的格言。道德风尚焕然一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八队农工二班因工作突出,春播阶段得了奖金,他们没有平均分配,而是集体救济了生活困难
的职工王力,并买一百多个鸡蛋,送给夜班机务人员吃,被群众誉为“雷锋班”。春播大忙季
节,各队职工家属自动赠食物,献给夜班工人。计有鸡蛋744个,粮票268斤,粮食(大米、白
面)192斤,土豆2,000斤,还有食油,猪肉等,共价值900余元。家属中的共青团员,还为单身
职工洗衣服、缝被子,激发了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五队机务人员利废节支,半年时间节约资
金2,658元,畜牧队工人孔明生改造炉灶,掺和煤渣燃烧,每天节煤200斤。
学雷锋运动把创“五好”活动搞得更加生气勃勃。五好生产队的条件是;生产建设好,经
营管理好,贯彻政策好,政治思想好,安排生活好。五好班组的条件是:思想品德好,生产技
术好,学习好,作风好,执行政策好。五好干部的条件是:思想学习好,工作成绩好,执行政
策好,民主作风好,实行四同好。每季度评比一次,年末进行总评。五队和九队(现十五队的
前身)先后被评为五好生产队。
在开展“五好”活动中,党委要求;①各级要加强党的领导,以一好(思想好)带四好,以
四好保一好(生产好);②分头抓好,条条落实,③培养典型,以点带面;④创造——巩固——
再创造——再巩固;⑤大搞宣传鼓动活动。
创“五好”活动的持续进行,对统一思想认识,发扬集体英雄主义,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
积极性,增强组织纪律观念,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尽管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做了不少蠢事,伤害了一些同志。如1957年开展的
“反右”运动,1958年搞的“大跃进”,1959年的“反右倾”,1964年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
育”等。这些运动使领导和某些同志思想变得越来越“左”,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给党的
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