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扫“四旧”
第二章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和扫“四旧”
“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是从教育战线点燃的。场直中学红卫兵运动的兴起,是农场大乱的
起点。1966年下学期,场直中学已处于半停课状态。师生下队参加麦收和秋收,劳动时间长达
两个多月。到九月底,师生从劳动战线撤回时,全国大串连早已开始了。中共中央《关于组织
外地革命师生来北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传达到县。汤原县文教局通知各中学以百分之一的
比例,推选师生代表赴京参观。场直中学推选张兆安等学生代表赴京参观。这时,返城“闹革
命”的哈尔滨市青年,陆续回场,传出哈尔滨的学生并没有推选代表,而是主动外出串联。于
是,学校失去控制,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纷纷外出串联。
十一月初,赴京和外出串联的师生陆续返校,红卫兵运动兴起。场直学校红卫兵总部,在
学校“文化革命小组”的支持下成立。红卫兵的第一个行动是扫“四旧”,冲击和搜抄部分老
师的家,把家藏的一切古典书籍和外国作品,都被认定为“反革命”的铁证。红卫兵的第二个
行动是批“走资派”。认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张法生,用劳动压“革命”,执行“反动路线”,
影响小将错过了毛主席接见的机会,非常气愤。12月30日,场党委正在开会,红卫兵突然闯入
会场,要求党委表态罢张法生的官,党委会受到冲击。这次党委会成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的最后一次活动。次日,张法生被游斗;继之,副场长郭江生、公安局长程显德被游斗。批判
“走资派”和“牛鬼蛇神”的大字报铺天盖地,场领导机构日趋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