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夺权和反夺权两派的产生和对立
第三章 夺权和反夺权两派的产生和对立
1966年“5.16通知”传达后,当时农场的“文化大革命”是在党委领导下的“文革”领导
小组主持进行的,主要在机关内部开展,运动只以大字报的形式揭露各种矛盾,以后逐渐把矛
头集中到书记王文、场长王志学等领导同志,并罢了王文“文革”领导小组组长的官。六月,
中央指示基层暂停运动抓好生产。红卫兵冲击场党委会之后,各种群众组织纷纷成立,党委和
“文革”领导小组也随之失去作用。
主要由复转老军士为骨干组织起来的“红色战士造反团”(简称“红士”),在场招待所首
先设立总部。机关干部成立了“红旗”、“攻坚”战斗队、“捍卫泽东思想战斗团”(简称“捍
卫团”)。学校成立了“红教工”、“千钧棒”、“全无敌”战斗队等组织。
1967年1月30日,“红士造反团”宣布“夺权”。“捍卫团”得悉后,极力反对,宣称
“1.30夺权”是换汤不换药的假夺权,不能代表群众意志。“捍卫团”迅即下队宣传、串联,
以博得部分群众的支持,夺权和反夺权的论争从此展开。
2月13日,“1.30”夺权者考虑到夺权后还不能用权,有权不能用等于无权。于是,他们联
合机关的“红旗”、“攻坚”和学校“红教工”、“红卫兵”总部(后分化)、医院以及六队、
七队、八队、九队的部分群众组织,在俱乐部召开大会,让党委书记和政治处主任“亮相”,
表态支持夺权。各群众组织代表和生产队干部也表态支持夺权。会上成立了“接管委员会”。
另外,又成立了“213”总部,负责领导造反活动。
以“捍卫团”为轴心的反夺权派的活动传开后,群众大哗。他们立即动员另一部分生产队
的群众代表来场,于2月19日在俱乐部召开大会,让场长和工会主席亮相支持反夺权,群众代表
也表态支持。会上成立“接管委员会”,称“219派”,并建立总部。
“213派”总部设在场汽车队。“219派”总部设在场招待所。从此,两派势不两立,相互
抵制、谩骂、争吵,对立情绪愈演愈烈,由大字报、标语对抗到广播叫骂,终于导致严重的武
斗,互有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