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城市知识青年来场
第八章 城市知识青年来场
1966年至1969年,广大城市知识青年,热烈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
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号召,纷纷来到北国边疆,为生产建设兵团增
加了新鲜血液。来到本团的有哈尔滨市青年四批905人,北京青年两批763人,天津青年两批374
人,上海青年两批339人,杭州、温州青年200人,佳木斯、鹤岗等地青年186人,共计2,767人。
他们百分之三十的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其中多数是1966届毕业生或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约百
分之三十的人具有初中文化水平。
青年们分配到基层后,在大批老农垦战士的带领下,表现好学上进,不辞劳累,不避艰险,
很快成了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机务战线上的车长、驾驶员、修理工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他
们,基建战线上各技术工种中百分之六十是他们。他们和老职工一起,共同完成了影剧院、面
粉楼、大修厂,翻砂车间等结构比较复杂的建筑项目,文教卫生战线上,除场直学校有部分老
教师外,连队小学教师几乎百分之百是他们;医务战线上的护士、卫生员,财务战线上的会统
人员,也大都是他们。当时,组织了一个文艺宣传队,演出了京剧《沙家浜》、《红灯记》,
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小型剧目。连队歌声嘹亮,墙报、板报内容充实,形式美观,
给僻静的北大荒带来了春色、春香和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