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下序

第四编 开发蒲鸭河——二战荒原(1970—1976)

编下序


“创业难,守业更难。”但是,当创业取得胜利之后,随之“让业”——毫无代价地把自
己用血汗创立的“家业”转让给他人,这又将如何呢?
搬迁蒲鸭河,二战荒原,就面临着这样的现实问题。转业官兵和支边青年,曾在汤原这块
土地上生活、战斗15年。他们当年背着背包来到“北大荒”,披荆斩棘,把一条条荒山野林改
造成良田,在荒野搭起窝棚、马架,后来盖起一幢幢敞亮温暖的砖瓦房。生产上轨道了,生活
安定了,有家小了,两鬓也添了银丝。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开发新的荒原,去重新搭窝棚,爬
冰卧雪,风餐露宿,从零开始。未来的家园,是春光一片?还是荆棘丛生?这个弯子怎么转呢?
团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说服工作,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然后组织大家
进行“是守业还是创业”的大讨论,使认识渐趋一致:党和人民的需要,是高于一切的。“哪
里艰苦哪安家”,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革命战士的本色。有了这个认识,就有了拼搏的勇气,
就有了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准备。
在这重新创业的艰苦征途上,有的人被困难吓住了,泡蘑菇,畏缩不前。然而,历史的车
轮驱使他们前进了,蒲鸭河畔的新的业绩,使他们铲起了勇气,跟上了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