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章 扩大经营规模 实现连年盈利

第六章 扩大经营规模 实现连年盈利


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
针指导下,加快开荒步伐,扩大经营规模,农林牧副得到较快地发展,自1979年摘掉亏损帽子
后,七年连续盈利。
农业方面。自1971年在蒲鸭河畔开垦第一犁之后,以每年平均开荒3.8万亩的进度,逐年
扩大耕地面积。至1981年,共垦荒39.53万亩,耕地面积达37.3万亩,为汤原时期的四倍。农
业生产队增加为18个。每个队平均拥有耕地两万亩左右,机械,农具配套,力量较雄厚,科学
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粮豆总产大幅度提高。
1983年春涝,5万亩地未播上种。但是,粮豆总产仍达到7,501万斤,创历史记录,上缴商
品粮5,300万斤,也创历史纪录。被称为产量,上缴、盈利三超历史。这年全场生产总值达到
2,055万元,为1966年209万元的9.8倍,为1976年658万元的3.1倍。
畜牧业。在总结六十年代盲目发展,造成农牧失调的教训后,一直稳步发展。十年动乱,
户养和私养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影响猪、羊,鸡等畜牧产品的增长。
政策落实后,猪的发展(包括私养)恢复较快,1979年养猪达到高峰,全场育成肥猪13,98l
头,平均每人养猪1.5头,其中私养1,376头,平均每户养猪一头。由于经营管理、饲养方法改
进不多,虽然公养成本费用有所减低,但除个别生产队外,大多数单位仍无盈利。
大牲畜采取压马增牛方针,马已由1976年的283匹减至24匹,牛为75头,已出口菜牛123头。
1971年至1980年的十年间,畜牧总产值累计为365.7万元,仅占全场累计总产值的2.72%,比例
太低。
这是由于近年在落实农业经济政策中,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不大,影响了生产积极性。为保
证畜牧业的稳定和发展,自1981年对生产队上缴的肥猪,每头补贴45元,每出售一头仔猪,补
贴10元,羊以当年年末存栏计算,每只补贴10元。1984年除继续实行补贴外,还对完成上缴任
务的单位,每超缴一头猪奖励10元的政策。私养户每缴售肥猪一斤,售给两斤饲料,每养一头
猪,预售100公斤饲料。
九年来,农场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治水和狠抓农业生产上,对工副业的发展,基本上没列
入日程。除在1978年和1983年新建一个日产60吨的面粉车间和一个年产3,000立方米的预制件
厂外,工副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5%。工副业是农场的一大短腿。
农场党委注意到这个问题,决心从1986年开始,根据农场实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争取使工
副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交通运输。发展较快。场内现已筑成砂石路86公里,已有运输车和各类交通车68辆,是
1976年的2.2倍。随着生产的发展,货运量逐年增多,1971年1.89万吨,1985年为7.5万吨,为
1971年的4倍。松花江上的航运,依靠两只拖驳,年运货量最高达到9,000吨,累计盈利28万多
元。
发电和输电工程进展较快。1980年12月31日,完成31.5公里的35仟伏国电输入线路,同时
修建了一座变电所,比自发电降低了成本,解决了供电不足的矛盾,对促进各业生产起了积极
作用。
工副业和交通运输业,产值仅占全场总产值的11%,按多种经营,广开财源的要求,远远
跟不上经济形势的需要,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
通讯事业。在兵团组建后迅速改进和发展。汤原农场的原有电话设备,大都是15军支援的
军用器材,有20门磁面交换机两台,线路多是被复线,达不到标准化要求。蒲鸭河建场后,新
建通讯线路151杆公里,456线对公里,线路全部改用水泥杆和油杆,40%达到标准化,有100门
供电交换机一台,5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各基层单位和重要公共场所都设有电话,改善了上下
信息交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设备正向电子化演进。已设置三路载波机两端,单路载波机四
端,文字传真机一台,电话会议汇接机一台,会议终端机24部,浮充机一部。这些设备,保证
了指挥通达、准确、及时,有效地促进了场队的生产建设。1984年与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开通12
路载波机,并沟通了新华(农场)至普阳的长途电话,解决了对外的通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