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丁玲探亲
第九章 丁玲探亲
老作家丁玲,于1979年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同年7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她中
断二十余年写作生活后的第一篇作品——《杜晚香》。《杜晚香》是丁玲在“北大荒”度过十
二个寒暑的生活反映,表达了她对北大荒人的深情厚谊,在场内引起强烈反响。
1981年7月19日,丁玲偕同老伴陈明重访“北大荒”,第一站来到普阳农场,探望跟她一
起战斗、生活过的人们。
丁玲,当年背负“文艺界反党头目”、“大右派”的罪名,今天是全国文联委员,作协副
主席。地位变了,但她风度不变,仍如当年,穿一身朴素的布衫,着一双草绿色解放鞋,平易
近人,一如往昔。她年事已高,满头银丝,但精神不衰,步姿健壮,谈笑风生,真诚坦率,特
别是记忆力极好,对当年共同劳动、学习、工作过的干部、群众;都能一一直呼其名,亲切问
候。同志们也仍然亲切地称他们老丁、老陈。
老丁、老陈始终同群众在一起。老丁留场三天,在寓所一批批接见来访的战友,又走街串
巷去拜访当年共事的工人、干部。当年的姑娘,如今已儿女满堂,当年共事的战友,也已鬓发
如霜,他们的儿女已成为“北大荒”又一代新人。
故人重逢,悲欢交集。丁玲的一句话“党受难时我受难,我和党永远心连心”,扫除了人
们情绪中的阴云。
老丁出席了欢迎座谈会。会上,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是人民群众哺育了我,
给了我营养,给我加了煤,添了火,使我更坚强,更有力量,使我觉得有生存的意义,使我很
自然的向群众学习,为群众工作。”她说:“是你们崇高的品德,忘我的劳动,锲而不舍,毫
无私心。就是你们这些品德给我营养,增加我生存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老丁还亲自到麦田里看望正在紧张收割的工人。她看到青年们生龙活虎般战斗在麦海之中,
踏着泥泞把麦子一捆捆搬上堤岸的时候,心情十分振奋,为“北大荒”有这么一代新人继承
老一辈艰苦开创的宏伟事业而高兴。当青年们围向她问候时,她又满怀热情地对青年们说:
“青年朋友们,你们好,你们正在这里创建幸福的未来,你们战斗在祖国的最北方,你们把粮
食运往祖国四方。”她勉励大家说;“在你们身边,在你们面前有过许多英雄好汉,他们把汗
水洒在‘北大荒’,他们把青春献给‘北大荒’,他们把心血浇灌在‘北大荒’,把儿女也献
给‘北大荒’,‘北大荒’才变成了‘北大仓’,你们要在他们开拓的、广阔的道路上继续前
进。”丁玲以她满腔热情,把真诚的友谊撒向全场每个角落。
诚如场党委书记吕全盛在座谈会上说,丁玲同志是老作家、老革命,老党员,她的历史证
明她政治思想水平很高,党性观念很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老丁虽然只在场里停留了短短三天,她那真诚、热情与坦率,她那老当益壮,奋发不懈,
勤奋创作的革命精神将永远在农场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