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治涝工程
第五节 治涝工程
一、军普路西排干。沿军普公路西侧,北起傲来河桥,南至蒲鸭河桥。1971年秋嘟噜河洪
水经莲花泡漫到军普公路西侧,新建的傲来河桥因下游无河道,不能过水被堵死,积水逐渐升
高,如不采取措施,洪水势必漫过公路,淹没路东的庄稼。8月下旬,团长吕全盛带领仅有的
两台推土机,在牛皮林西侧开挖了普阳农场第一条人工排水沟。
二、傲来河排干。西起叶其林子脚下,东至断魂泡,全长28.2公里,控制面积43万亩。除
本场北部土地外,包括军川,绥滨两场及绥滨县的土地,是横贯本场北部的排涝总干。设计标
准:底宽10米,水深平均1.2米,边坡1:3,流量10立米/秒。
1970年秋,开荒队最先开垦的地方均在军营公路东侧。1971年秋,因嘟噜河泛滥,洪水经
莲花泡入傲来河,穿过新修的傲来河桥向东扩散,威胁着新开垦的耕地。为了除内涝,师部决
定调集力量,组织会战,将傲来河截弯取直、挖深,拓宽,开一条新的傲来河。1972年4月,
集中8团(290农场)、9团(绥滨农场)、12团(江滨农场),15团(宝泉岭农场)等单位的20多台推
土机进行会战。4月中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施工地段,西起军普公路桥,东至12队江边,全
长18公里。由于地势低洼,泥泞陷车,大部分地段无法施工,仅切开6队、11队以东的几处高
包,就结束了会战。1976年改线重新施工,到1982年全线沟通。
三、葫芦泡排干。葫芦泡位于3队、9队交界之西的柳木岗公路两侧。1973年开江受涝后葫
芦泡大量积水;同年11月,组织十个生产队的职工近400人,进行会战。排干全长2,600米,北
起葫芦泡,南至松花江。以后,由于柳木岗公路南侧排干挖通,松花江防洪堤筑成而失去作用,
于1975年、1976年被3队平掉。
四、赵花泡排干。位于柳木岗公路8队路口,至4队路口之间。原为“U”形水线,积水严
重。决定在8队两侧挖一条排干,将积水引至赵花泡。1973年11月下旬,完成葫芦泡会战之后,
又组织300余人继续会战挖成。此排干,因柳木岗公路排干修通而废弃。
五、柳木岗公路南侧排干。现称柳南排干。西起11队西三角架,东至蒲鸭河桥,与柳木岗
公路平行,为筑路取土挖坑改造而成,全长23公里,控制着柳木岗公路南侧9、3、4、8、5队
的七万亩地,是柳木岗的主要排涝干渠。1972年修建柳木岗公路时,基本上按路沟结合施工,
但局部高地挖深不够。1975年春,组织会战,局部进行挖深疏通。1976年,柳木岗公路加高修
整时,再次加宽挖深。目前底宽4米,深1米,流量实际可达3——4立米/秒。排干至蒲鸭河入
口处尚无闸站控制,田间支斗渠亦未配套。
六、柳木岗北围水堤内排干。现称柳中排干。西起10队北,东至13队东老菜地,全长14公
里。设计底宽8米,深1米,坡降1/8000,实际流量6—7立米/秒,控制柳木岗公路北侧,13队以
西土地约14万亩。1976年春,柳木岗北围水堤施工时,采取堤河结合施工法。目前,支斗渠及
建筑物均不配套,西端尚需继续向西延长至头道沟。
七、傲南排干。西起场部东树林东至12队村北傲来河主排干,全长9公里。排干底宽6米,
深1米,流量为2.5立米/秒,控制场部以东及7队、6队、12队大部分耕地约4万亩。该排干按路
沟结合设计,位于公路北侧,1979年施工2.8公里,其余为1980年完成,
八、嘟噜河下游改道工程。嘟噜河原河道自大泡亮子起折向东,至9队南入江,曲曲弯弯
蜿蜒十多公里。由于沿江地势偏高,汛期受松花江水冲击影响,沟道逐渐堵塞泄水不畅。1980
年春予以改道,从大泡亮子向东南新开河道斜入松花江,全长3.5公里,底宽10米,深1米。
1982年至1984年,以筑路代堤工程为主,修建了牛场至11队,7队至17队,5队至场部,三
角架至嘟噜河桥公路,共15公里,计26万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