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灌溉工程
第六节 灌溉工程
普阳农场由于沿江靠河,地下水位高,水资源得天独厚,取之不尽,是开发农田灌溉极有
利的条件。1976年以后,气候转旱,旱情逐年加重,加之沿江附近耕地多沙壤土,土层薄不耐
旱。特别是3、4、9队更甚,小麦株高仅20多公分,沙包地上成片旱死,亩产仅一百多斤。因
此,在抓紧防洪治涝的同时,抽出机械、人力,突击兴建3、4、5、6队的四处简易抽水站,设
计灌溉面积3.2万亩,装机385马力,流量2.34立米/秒。修筑渠道13条,总长25.2公里,修建
筑物8座,总土方量52.5万立方米。投资52.3万元。
这些灌区中,3、4,6队设计灌溉面积为10,000万亩,5队灌地为2,000亩。由于各条支斗配
套渠道及涵闸建筑物不全,土地未经平整,加之生产队人少地多,管不过来,因而实际灌溉面
积很小。1979年是灌得最多的一年,也只有6,000亩。而且是大水漫灌,旱涝不匀,效果较差,
不为职工欢迎。
为解决菜地灌溉,从1976年开始打钢管机井,1979年开始在大田里打井。1981年先后打电
井34眼,其中12时钢管井13眼,均打在大田里。其它为4—6吋钢管井,打在菜地里。菜地井,
每个队都有,并配有水泵电机或柴油机。每年春季都能及时灌上水。大田井由于田间工程不配
套,没有及时发挥作用。这些大田井,均按400米规划,与林带配合,适于大型喷灌机的使用。
1981年开始使用喷灌机。
国营农场地多人少,目前,发展灌溉的比较理想的途径是发展大型喷灌机械。1981年引进
南斯拉夫400*2滚移喷灌机两台,配予7队。7队经试用效果良好。1982年、1984年,又分别购
进5台国产喷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