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兽医工作及疫病防治

第四节 兽医工作及疫病防治



在“予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指导下,经过兽医工作者和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某些
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的疫病被消灭或得到控制,如破伤风、马鼻疽、牛结核、仔猪副伤寒、牛羊
疥癣等。有些急性、烈性疫病,一经发现,便能采取断然措施,有效地控制其蔓延,如马传贫。
对禽畜普通病的防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发病和死亡率逐年降低。
一、猪的疫病
猪的四大疫病,为养猪业之大害。汤原时期,曾流行过副伤寒,猪丹毒,猪肺疫也时有发
展,造成极大损失。发病原因,多系外界传入。当时农村与农场犬牙相交,各种疫病传染难于
阻隔。搬迁普阳后,环境变了,减少了外界传染疫病的机会,猪的四大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1978年前后,畜牧队、3队、5队、11队、14队家属的自养猪,先后发生过猪丹毒,爆发或
散发,多见于肥猪,造成一定损失。同年,从上海引进的枫经猪,带来了气喘病疫,后蔓延,
连续几年,造成较大损失。
1981年夏、秋雨水多,加之思想麻痹,放松了防疫,第一次流行猪瘟,猪死亡700多头。
猪肺疫,在普阳偶有发现,损失不大。仔猪副伤寒基本控制。由于改进了防治工作,仔猪
白痢的发病和死亡率均大大下降。猪水肿,偶有发生。
二、地区性、营养性疾病
微量元素缺乏症,是汤原和普阳地区畜禽多发病之一,普阳地区更为明显。如缺碘,缺硒,
对畜牧发展危害很大。建场初期,对严重危害禽畜健康的白肌病束手无策,1959年北京鸭死亡
一万余只。为防治白肌病,曾从广州购进鱼肝油等营养物品,耗资万元,收效甚微。仔猪、羊
羔,牛犊因白肌病死亡的也很多。兄弟单位用亚硒酸钠防治的经验推广后,效果显著。近年基
本得到控制。
三、鸡瘟与禽霍乱
1958年,暴发鸡瘟,不到十天,成鸡死亡万只有余。1972年发生禽霍乱,死鸡300多只。私
养禽也偶有发生,未普遍流行。1973年以后,每年定期接种疫苗,鸡瘟基本控制。1979年又一
次流行鸡瘟,死亡9,000余只。1981年,全面接种疫苗,才控制了鸡瘟的流行。
四、马传贫
1973年夏秋之交,12连暴发马传贫。不到一年,自然死亡和经过检疫判为阳性捕杀的病马
50多匹,占全连马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继之,各生产队役马也流行此病,全场损失几万元。
此后,定期检疫,及时清除隐患,得到控制。
五、牛羊布病检疫
多年来,对危害人、畜健康的牛羊布病重视不够,不防不检或只防不检。1980年,全面开
展对此病的检疫。发现全场的牛羊布病感染十分严重。第一年检疫,牛布病率百分之六十以上,
羊百分之十左右。经过几年连续检疫,检出率明显下降,再经一两年努力,可控制和消灭此病。
六、鹿头发癣菌病
1979年开始,发现鹿得了一种侵害茸的新病。它随鹿茸的生长而生长。人接触也受感染,
侵害皮肤,发生奇痒。此病未见文献记载,乃属罕见。1981年,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协助下,
初步确诊为“头发癣菌病”(真菌属)。经用灰黄霉素防治,有一定疗效,但未根绝。防治办法,
有待进一步研究。

            历年年末畜禽数量       单位:头,只


         大学毕业暨助理畜牧(兽医)师以上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