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工队伍的构成和变化 一、人员变化
几点说明:
(一)其他一项,包括从兄弟农场调入,分配来的职工和1978午后招收的投亲靠友人员。
(二)城市青年,1968年,1969年最多,为2,408名。其中,北京763人,天津374人,上海
339人,杭州187人,哈尔滨745人。1978年以来,知青大批返城,到1985年尚有220名。其中,
北京37人,上海23人,天津17人,杭州5人,哈尔滨83人,佳木斯5人,鹤岗44人,其它城市
6人。
二、职工分布和主要技术力量
1985年,有农牧单位20个,工副业厂、队12个,耕地面积31.2万亩。按照这个生产布局,
4,405名职工的分布情况是:农业工人2,087名,占47.3%,林业工人135名,占3%,畜牧工人
127名,占2.9%,工副业工人548名,占12.4%,其他工人508名,占11.5%,管理人员557名,占
12.6%,文教卫生服务人员443名,占10%。在生产工人中,有技术工人1,802名,其中拖拉机手
704名,康拜因手610名,汽车驾驶员84名,修理工人244名,木工、瓦工、电工、锅炉工150人。
三、现有职工工龄
建国前97人。1949年10月1日至1955年167人。1956年至1960年349人。1961年至1966年585
人。1967年至1972年971人。1973年至1979年1,261人;1980年至1984年975人。
四、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化
按照现行工资发放办法,以平均工资46.00元计算,一个职工平均每月的工资收入为:46
元+4.6元(边区津贴)+10元(物价补贴)+2.5元(肉食补贴)+3.5元(取暖补贴):66.60元。
五、奖金情况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