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的发展工作
第二节 党的发展工作
党的发展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957年至196Z年,发展党员54人。当时,强调出身成份好和历史清白,发展对象基本是工
农群众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由于要求严格,审查仔细,培养教育抓得紧,入党前,除参加
党课学习外,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所以质量比较好,但文化
程度和工作能力都比较低。
1963年——1966年,全场只发展7名党员,都是表现突出的工农骨干分子;
1967年——1968年,是“文革”高潮,党委不复存在,党的发展工作完全停止。
兵团组建后,突击发展了一大批党员。1969年一1976年,共发展新党员510名。即:1969
年,发展42名,1970年发展54名,1971年发展74名,1972年发展78名,1973年发展60名,1974
年发展35名,1975年发展98名,1976年发展69名。突击发展的原因:一是急于把大批青年人充
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再是政治建团的需要,强调排有小组,班有党员,每次运动后就要发展一
批。如基本路线教育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的讲用典型等。
由于发展工作只注重当时表现,所以质量不高,普遍缺乏党的基本知识,有个别投机分子
混入党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发展工作由“突击”转为“积极慎重”。1977年至1984年,共
发展新党员189名,质量较高。由于打开了“左”的思想禁锢,一些经过长期考验,又一贯表
现好的老同志、老知识分子,只要历史清楚,社会关系交待明白,都陆续吸收到党内来。这期
间,一共发展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2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36名。这些同志入党
后,一部分担任了科室、学校、医院的领导,其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对象是城市知青,1979年都返城。本地青年(老
职工的第二代)年龄尚小,还不成熟,所以党的队伍出现“老化”现象。如3队的党员,平均年
龄超过50岁,年纪最小的45岁。党员年老的多,担任各级领导和负责后勤供应的多,年轻的少,
第一线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