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况

第五章 共青团

第一节 概况



1959年4月,召开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团委。1961、1963、1964、1965年分别召
开了第二、三、四次代表大会。书记由场党委副书记兼任,郝信友、王兴盛先后担任副书记。
共青团在场党委领导下,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和党的助手作用。1962年以前,在兰批转业官
兵中的青年骨干带领下,团结山东支边青年,艰苦创业,1963年以后,以学习雷锋为中心,开
展学习毛主席著作,人人争做好事的群众运动,社会风貌焕然一新。广大青少年,听党的话,
热爱学习,热爱集体,不谋私利,积极工作,努力使自己具备革命接班人的五个条件。1966年
全场有19个团支部,团员400余人,占青年总数的27%。
“文化大革命”,乱了“一代人”。少数青少年走上“打、砸、抢”的犯罪道路,多数青
少年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学业荒芜,思想空虚,给以后的共青团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1972年春,17团党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恢复共青团,在团政治处下设共青团工作委员会,
各基层恢复或重建团支部。团组织积极动员青年参加蒲鸭河地区开荒建点。他们架桥铺路,盖
房造屋,兴修水利,抗御灾害,历经艰辛,锻炼了意志,在建设北大荒的宏伟事业中,立下了
功绩。
1974年10月,召开共青团17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1人,选举产生了委员会。
1977年兵团改制后,城市青年陆续返城,青年的成分起了很大变化。从团委领导成员到基
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几乎全部更新,有的基层单位团的工作只好从零开始。为此,于1980年10
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团的工作计划,对如何发挥
共青团的作用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就团结教育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活动,配合有关
部门,综合治理社会弊端做了具体安排。通过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