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第三章 科技
第一节 概况
1959年农场成立科委,负责科学技术的普及、试验及推广工作。1960年12月科委撤销后,
科技工作由有关业务部门各自负责。1977年春成立科技科,科长李清。
六十年代,农场科技工作是有成绩的。1964年之后,积极推行综合灭草技术效果明显。附
近公社社员赞叹说:“哪块地没有草,庄稼长得好,哪块地便是农场的。”由于治住了草荒,
产量大幅度提高。1964年大豆亩产91斤,1966年亩产131斤,1967年亩产238斤,1968年亩产
246斤。
还积极推广小麦分段收刈作业,耙茬播种,引进良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兵团组建头几年,以路线斗争代替一切,不讲科学,用行政命令来指挥生产。每年播种、
夏锄、麦收、秋收,都以命令形式统一“开始投入战斗”、“战役报捷”的时间,搞“一刀切”。
1969年麦收,为了按时“战役报捷”,在大雨中仍坚持要大家收刈,结果大量麦捆生芽发
霉,损失严重,秋收,强令职工早晨三点钟下地,用手拔大豆。由于连根拔起,脱粒后,大豆
成了“泥花脸”,不仅不能出口,上缴国库时,被大大降低了等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和纠正了一系列冤假错案。对
111名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进行了技术职称的评定和套改升级。计有工程师级的27名,助工级
的23名,技术员级的61名。几年来,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36名,占知识分子总数的21%,与
此同时,在生活待遇上,从农场的实际出发,对工程师级的科技人员,在居住条件、副食品供
应及学习资料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改善和照顾。另外,还选派一部分同志外出进修学习,
使我场知识分子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掀起了学科学
用科学的热潮。自1981年以来;全场共取得科研成果126项,运用和推广科技成果23项,写出
有价值的学术论文41篇,使科学技术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农场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别
应提出的是,随着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农场的兴起,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在学习和运用科
学上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在各基层单位搞了为数不少的试验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可喜
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