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科技成果的推广

第二节 科技成果的推广



一、农业方面
植保:开展了杂草和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以化学灭草为主,人工机械灭草为辅,
地面空中相结合和对症下药等办法,不但基本控制了草荒,也使病虫害的程度大为减轻。1984
年针对春涝严重,播期推后的具体情况,在化学灭草中打破了以往的操作惯例,将氟乐灵和灭
草猛按比例调配在一起使用,缩短播期一个星期左右,为争取农时起了重要作用。在田间管理
中,采用飞机喷洒多菌灵,使大豆灰斑病基本得到了防治。大豆灰斑病从1983年的40%下降到5%,
仅此一项就使全场增收48万元。据资料统计,在化学除草方面,1978年至1982年的五年间,百
元投资净盈利696.13元,投资净收回率达6.9倍,平均亩增产24.9斤。1982年及时有效地控制了
草地螟特大虫害,面积达12万多亩,获得了好收成。
培肥地力:根据场土壤性质特点和耕作多年后逐渐沙化造成减产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大面
积秸杆还田措施。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各生产队全部配齐了秸杆还田机械。几年来,全部秸杆
还田面积已达到耕地面积的50%以上。对改善土壤结构、补充土壤养分起了重要作用。
科学施肥;几年来,对全场所有耕地面积进行了土壤普查,为经济施肥奠定了基础。从
1982年开始,对三大作物开展了因土施肥和根外施肥,收到了节约成本和提高产量双重效果。
推广良种:近年来推广了克丰二号、克丰三号、垦大一号等小麦品种,同时准备推广克旱
九号和试种龙福麦。推广的大豆优良品种有红丰二号、红丰三号、合丰二十四号,并准备试种
合丰二十五号。推广的玉米新品种有宝单一号,西德玉米种等,同时还准备推广嫩单四号。
以上措施的推广和运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尽管连续受
到涝灾,低温寡照,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好的收成。粮豆单产由1981年
的156斤提高到1985年的222斤。
二、林业
除了引进和繁殖小黑、小青杨、白城杨等优良品种,使全部林业生产实现良种化外,在栽
培方式上,采用和推广了稀植宽行的新方法,打破了过去那种以密保活、以密压草的传统栽培
方法。新法不仅提高了管理质量,而且收到了省工,降低成本,增加土地利用率等良好效果,
使林木成活率由原来c0%提高到90%。在薪炭林种植中,从引进良种开始,经过繁育,现已达到
20余万株。此外,近几年还引进一批花卉品种,为美化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三、畜牧
从改良畜禽品种入手,引进了康贝尔鸭、杜洛克种猪,使畜禽生产实现了经济杂交化,公
猪饲养纯种化。以后,还计划与三江白猪杂交,逐步形成杂种优势,预计可以提高瘦肉率60%
以上。由于加强了畜牧的防疫工作,使全场杜绝了对畜牧生产危害最大的鸡瘟、猪瘟,猪丹毒、
猪肺疫等病发生。对仔猪黄痢进行了血清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技术措施的运用,
对促进畜牧生产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农机
多年来,全场普遍重视农机管理标准化的建设,经上级检查验收合格,并给予了奖励。为
了适应在低湿地带作业的特点,1982年至1984年,购进半链轨49台,从而解决了雨水大,机车
难下地的困难。为解决大豆低茬收割,降低收割损失,引进了挠形割刀。为提高割晒质量,总
结推广了16队放鱼鳞铺的经验。在水利施工机械方面,自行设计改装了防陷船,在桥墩工程上
采用爆破扩桩技术,均收到显著效果。
五、医疗卫生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医疗水平,近年来采取了外出进修和提倡自学相结合的办
法。据1984年统计,外出进修共16人次,卫生科举办两期学习班,培训55人。在医疗实践中,
医务人员经过不断探索,过去一些在大医院才能治疗的疾病,已列入常规医疗的范围。例如,
在眼科方面,成功地进行了白内障手术三例,使病人重见光明,在内科方面,654—2治疗慢性
肝炎和肝硬化8例,收到显著效果,在外科方面,进行了两例气管切开,无继发和感染。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胃大部切除和剖腹产已成为常规手术,1979年以前是不敢想的。流行性出血热
和甲状腺肿大,基本得到防治,无死亡现象。现在正探索乙型肝炎的治疗。
多年来,在农场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中,涌现出—批热爱事业、忠于职守、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成绩显著的同志。
但是,从全场科技队伍的现状来看,无论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都还比较低,不适应形势发
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快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是一个急待
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