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医院
第四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职工医院
1956年3月,由铁道兵转业的医生一人、护士两人建立卫生所。1959年扩建为职工医院。
增设了药房和化验室,开设简易病床25张。解根泉,王开元先后任院长。
1965年以后,陆续建立了手术室,五官科,妇产科、制剂室。工作人员32人(其中医师两
名,医士两名,护士两名),负责全场8,000人的医疗卫生工作。
这段时间,医院开始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医院日趋正规,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
实践中逐步提高,内科能处理一般危重病,外科开始做阑尾,疝气的切除,五官科开始做扁桃
体等手术。
由于当时的东北农垦总局中心医院设在汤原北大营,与场医院相距仅二里多路,一些疑难
重病患者都直接送往中心医院诊治。这样,一方面医护人员在陪诊过程中能受到启发,得到学
习的机会5另方面却又养成一种依赖性,限制和阻碍了医院的自身建设,对提高本院医务人员
的技术水平既无长远规划,又未列入议事日程。在汤原的十五年,只办了两期卫生员学习班和
一次十五天的战地救护学习班,共67人次;到外地医院进修的25人次。1970年,医务人员增至
60余人,床位23张,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的改善却都非常缓慢。
1971年成立开荒指挥部时,只有一名医师随行。次年4月,康金生等三人在一个8平方米的
板棚里建起卫生所,每天留一人值班,两人身背药箱,早出晚归,下到十六个开荒点巡回医疗,
每天走六七十里路。10月,增至10人。
1973年4月,汤原留守处留下几名医护人员和其余40多人到达普阳。他们除坚持常规医疗
的人员外,20多人搞基建。10月,完成了第一栋住六户的家属房。11月,579平方米的门诊部
竣工,医院有了新的基地。
场医院迁到普阳后,离中心医院远了。于是,开始重视抓医务人员业务的培训。十四年来,
到外地进修的医师,护士分别为27和35人次,举办卫生人员学习班三期,培训90多人次,从而
使全场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抢救了许多过去没治过的危重病人。如1977
年一个敌敌畏中毒患者,伴有脑水肿,呼吸衰竭,经过抢救,脱离危险,治愈出院。
同年,一名两岁女孩,囚车祸造成闭合性腹部外伤,致使脾脏破裂,胃底部破裂、胰腺断
裂,肠系膜损伤,处于严重出血性休克状态。经胡及、卢洲亮两医师果断处理,及时进行了脾
脏摘除,胃底修补术,胰腺吻合术、肠系膜修补术,并进行水量输血抗休克,抗感染,使其健
康出院。
1976年冬,一青年煤气中毒,神志昏迷,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血压为零,濒于死亡。
康金生、杨伯勋医师及护理人员,抢救七天七夜,使病人转危为安,出院后未留任何后遗症,
受到农场党委的嘉奖,医院荣立集体三等功。
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胃切除、肠吻合、创伤外科已属常规处理。严重的流行性出血热、
休克、心肌梗塞,肝昏迷、肾功衰竭等重危病都能及时处理,不用再转院。1979年以来,青
少年没有一人因疾病而死亡的。1978年以后,知识青年先后返城,使医院和生产队卫生室严重
缺员,医务力量严重削弱。为此,医院采取择优录取的办法,在职工子弟中招收学员,经过培
训充实到医院各科室和生产队卫生室。
职工医院现有工作人员83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医师3人、药剂师1人、检验师1人、管理
医师1人、护理师4人。现任院长杨伯勋。
1964年,开设中医诊室。由于条件不具备,半年后停诊。1973年恢复,由一名药剂人员改
习中医的同志主治,后外调,又由一位自学成才的哈尔滨市青年继任。中药除购置外,每年都
组织人员就地取材,采集黄柏、蒲公英、艾叶、柴胡、黄芪、穿地龙、五味子,益母草等中草
药,节约了开支。1975年以后,开始中西医结合,使中医中药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1960年,建立化验室。当时,仅有一名检验员和一台显微镜,以及一些试管、试剂,只能
做一般血、痰、尿、便的常规检验。1965年开始部分生化检验。1976年盖成化验室,设备陆续
增加,人员不断外出学习,检验项目增多。
现在,化验室的设备有10%分析天平、电冰箱、恒温箱;烤箱、酸度计,离心机、光电比
色计,能开展八大常规,钾,钠,氯、钙等离子测定,肝功转氨酶、淀粉酶、蛋白测定,胆固
醇、甘油三酯、凝血酶原、尿素,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测定、胆红质定性等项目。
1973年,建立X光室。当时,有一台lOmAx线诊断机,只能做一般胸透。1976年以后安装了
30mAx和200mAx线诊断机各一台,1984年又购置500mAx线诊断机一台(能断层),除透视、照相
外;还开展了上下消化道造影、交电照相及滤线器照相。1962年,建立制剂室。当时,只有一
名调剂师,借用兽医站的蒸馏器,配制—些注射用水、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液体。1973
年后,制剂室在门诊一个15平方米的房子里,用一个一万毫升/小时蒸馏器烧制蒸馏水,一天
只能配制3—4万毫升液体,满足不了临床需要。1976年医院安上了锅炉,制剂室开始用5万毫
升川、时的塔式蒸馏器。1979年又进一台10毫升川、时的塔式蒸馏器,才基本满足了需要。
1974年,开始中草药制剂。采用土法;用一个大铝盆,把中草药煎煮后,用互馏法或酒精
法提取。没有动物做试验,制剂人员便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无反应后才用于临床。由于这种药
剂的制作未经上级部门审验,后来停止试验和使用。
1969年,试建针灸理疗室。现在,该室设有:共鸣头花、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
辐射热、直流电、静电、音频、电麻仪等。
1984年,添置了胃镜;B超和纤维示波除颤器等设备,增强了医院的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