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二)荒原小考

(二)荒原小考



1、蒲鸭河
据伪满康德元年编纂的《绥滨县志》记载:在早,蒲鸭河地区荒无人烟。光绪二十五年,
曾在蒲鸭河口设渡,并设盘查局,捕鱼收税。每捕100斤,交纳360文,或按二八分成,交鱼抵
税。大同元年以前,曾有人乘船从松花江进来采伐树木。由于蒲鸭河两侧水网交织,泡沼遍布,
树又多系松、柞、桦、杨木之类,只能烧薪炭,遂作罢。1929年,绥滨设县。全县划十个区。
农场傲来河地区为7区,柳木岗地区为9区,5、6、8,10区各占一部分。1932年10月,伪满绥滨
县政府统计,7区放荒6.2万亩,9区放荒4.3万亩。1932年秋天,洪水泛滥,绥滨县全境沦为泽
国,居民四逃,仅9区存熟地68亩。
蒲鸭河发源于大莲花泡涝区,流经农场中部,注入松花江。全长35公里。上游,无明显河
道,中下游,河道弯曲狭窄,流速缓慢,盛产鲫鱼。伪满时,为绥滨县重要渔场。二、三十年
代,每到鱼汛,蒲鸭河口渔舟竞泛,网挂千层,十分壮观。蒲鸭河之所以鱼盛,是因为河水平
缓。每年春秋洪汛一到,松花江与大莲花泡的鱼群上上下下出入其间,多不胜收。新中国成立
后,在蒲鸭河口建了渔场。六十年代军川农场在河口建副业二队专司打鱼。七十年代初,该队
下网,一夜打鱼5千多斤。1971年农场搬迁蒲鸭河时,用柳筐即可捞鱼。1973年深秋,蒲鸭河
两岸,每晚渔火点点,通宵不灭。蒲鸭河虽小,而鱼群之多,却远近闻名。以鲫鱼、狗鱼、鲤
鱼最为繁多。
蒲鸭河也盛产野鸭、野鸡,古有“捕鸭河”之谓。1972年修理厂建大修车间时,不时有野
鸡、野鸭撞墙而死。
蒲鸭河还有水獭、水耗子、天鹅、丹顶鹤、老等出没。
蒲鸭河地区堪称鱼乡水国。然而,由于大肆捕捞,鱼禽特产已不胜当年。
2、傲来米城
在傲来河与松花江会口处,有座古城(废墟),名曰傲来米城,传说是金代五国城之一的
“奥里米”都城。据伪满康德元年编纂的《绥滨县志》记载,当时城基尚存,高处约一丈五
尺。北面有可通车之处,想系城门。东有土围似城瓮,内多有古铜马、铜拂、铜塔等物。城
北面,东西宽约一里半,西面,南北长约半里,东西不足一里。
3、东河镇
位于农场9队北二里许,与桦川县新城隔江相望。据伪满康德元年编纂的《绥滨县志》记
载,因位于嘟噜河下游东面而得名。以前,畜业繁盛,商贾云集。镇内有饭馆、酒店、烟馆和
妓院,县府在此设有警察所。渔业更旺,为全县最大渔场。每年夏季,各地渔户往这里汇集,
非常热闹。1932年洪水泛滥,居民四散,之后逐渐萧条。1938年日本侵略军强行并屯。以后,
河床内侵,东河镇大部分没于江中。
4、牛皮岭
旧称马大牛皮林。据说,这里住着一个姓马的人,好吹牛皮,林子因此而得名。
林子座落在场部正西,房舍傍林而筑。林子南北长千余米,东西宽300余米。皆柞木,高10
余米,加之标高72.8米,成为场部房区西部的天然屏障。由于建物资库和水利队,以及住户任
意在林子里挖菜窖,林子损坏过半,林宽已不足百米。近年来,农场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林木,
料想牛皮林将保存下来。
从东部看,林子突起成岭。旧时,岭前绕一清流,经现在制材厂、医院折向东南,越林业
站住地汇入蒲鸭河。
建场初期,牛皮林里,每年均有很多罂花开放。过去,这里可能确有马大等人在此种植罂
粟,以制作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