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二期改革试验的总体构想
第三章 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二期改革试验时期(1994年——1995年)
第一节 二期改革试验的总体构想
绥滨农场在完成第一期改革试验任务之后,根据1994年4日19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第八次工作会议精神和省试验区办的统一部署,于1994年4月开始第二期改革试验,并对试验
内容进行了论证立项,同时制定了《绥滨农场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综合改革试验方案》。
第二期改革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实验期为七年,分三步
推进。第一步1995年至1996年构建现代农业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二步1997年至1998年使农
场真正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经济主体;第二步1999年至2000
年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的企业制度。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以建立现代农垦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完善和提高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为前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
重点,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主项目实现与配套试验全面推进相结合,巩固完善、拓展改革
试验成果,加大力度、勇于探索,建立新型的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彻底转换
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公司化经营,使国有农场真正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明
晰,利益直接的“四自”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主要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以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财会制度和现代企
业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垦企业制度,使国有农场真正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成份并存,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多元化经济主体并存的经营机制。
建立以政企分开,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基础的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体,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承担经济责任的贸农工商实业公司。
在本试验期间,随着现代农垦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农场的经济将有新
的发展。本期试验期末,到2000年,农场的社会总产值将达到28573.8万元,比1990年增长
210.6%,平均年递增12%;国民生产总值达10936.6万元,比1990年增长184%,其中,第二、
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重将由23%:77%变为41%:59%;工农业总产值达22782万元,比
1990年增长171%,年均递增10.5%;企业年利润达到346万元,平均年递增7%;职工生活水
平大幅度提高,职均收入7200元,比1990年增长90.8%,年递增 6.7%;人均收入3800元,比
1990年增长114%,年递增7.9%。
遵循的原则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从农场实际出发,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大胆探索,积极
试验,在某些现行制度、政策和体制上争取有突破性进展,为垦区建立现代农垦企业制度提供
操作示范和选择借鉴。
2、注意改革试验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加强改革试验的基础建设,突出中心环节,逐
项实施,综合协调,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全面实现改革试验目标。
3、充分尊重干部和职工的首创精神,切实保护干部职工投身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改革和
完善利益机制、风险机制、积累机制和经营机制,把干部职工全面推向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锻炼和发展自己,增强适应性,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4、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以改革促进发展,以经济发展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把改革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家庭农场和整个农场的生产力水平上,促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全面发展农场经济。
基本内容
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国家所有权、企业法人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所有权、在农
业上进一步完善和确立家庭农场的投资、受益、风险承担主体地位,巩固“大农场套小农场”的
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家庭农场致富奔小康,逐步壮大农场实力。工商运建服企业通过股份、兼并、
租赁、转让、拍卖、破产等办法,改造原有场办企业,实现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主体多元化,
推动农场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
管理体制改革。将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从农场经营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绥滨农垦社区管理委
员会,在绥滨农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比照地方政府,行使完全的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
求,推行“公司加家庭农场”的模式,把农场建成贸农工实业总公司,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
经理负责制。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第一期试验项目中这两方面的改革,
按农场、场内企业、家庭农场个人等不同层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体系建设,使产业结构日
趋合理,促进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全面发展农场经济。
改革试验区的组织机构。成立由省主管部门,农场总局、宝泉岭管局和绥滨农场主要领导组
成的绥滨农场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绥滨改革试验项目实施中的指导、协调和成果总结
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