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产权制度改革

第四节 产权制度改革


第二期改革试验的最初两年,通过完善承包、租赁、转让和股份制等产权制度改革,
在农业上逐步确定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促使家庭农场向专业化、规范化和企业化
方向发展,达到劳动、技术和规模三个效益的有机结合;对场办工商运建服企业,积极推进
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的进程,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农业产权制度改革
绥滨农场在农业产权制度改革上,重点从稳定和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人手。其主要做
法有两项:
一、土地承包继续实行“两田制”。1994年,农场将职工承包的土地分为基本田和经营
田。基本田长期固定不变,但经生产队同意,农场批准,可以进行有偿转让和出租;经营田
实行放开租赁经营,租赁费标准在每亩60元的基础上竞价出租。1994年3月,第十生产队率
先搞起土地竞价出租,将3150亩经营田竞价出租给本队职工,最高竞价每亩达134元。1995年,
农场将租赁费标准调整为在每亩66元的基础上竞价出租。除十队外,又有二十二队、二十四
队、二十六队等单位实行了土地竞价出租。两田制的实行,加大了农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
推进了规模化、专业化进程,在全场3462个职工家庭农场中,已形成372个种植大户,承包土
地21460公顷,占总承包面积的70.1%,户均承包土地57.6公顷,劳均承包土地24公顷。
二、确立职工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强化自负盈亏机制,始终坚持
“两自”决心不动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实行谁拿钱谁种地,谁经营谁受益、
谁负亏的办法,积极推进“两费”自理进程。职工家庭农场两费自理额,1994年达4540万元,
1995年上升到12800万元。两年来,两费自理率均稳定在98%以上。在搞好“两费”自理的情
况下,在1994和1995的两年间,职工家庭农场还分别投入513万元和670万元,共更新动力机械
350台,农具770台件。到1995年底,职工家庭农场固定资产累计达6664万元,农业机械化水平
明显提高。
工商运建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绥滨农场从1994年开始,在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场办企业重点进行了产权
制度改革,象当年办家庭农场那样,不断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一是继1993年对粮油加工厂
挂面车间实行股份制改造试点之后,1994年10月对新建的日产50吨精米加工厂实行股份合作制,
共吸纳股金101万元,其中农场投股25万元,企业职工投股25万元,家庭农场投股51万元。1995
年10月,精米加工厂建成投产后,当年创利润20万元。同时,农场还把企业股份制改造扩大到
乳品厂和饲料厂,使企业股份制改造由点到面逐步推开;二是继续推行企业兼并制,实行能人
治企战略。1994年,被兼并的场办企业达6家。1月27日,修造厂兼并汽车队;2月28日,粮油加
工厂兼并饲料厂、酒厂;同日,砖瓦厂兼并木材厂、基建队、农副队,成立了建筑公司。1995年
1月13日,农场打破所有制界限,由集体所有制企业隆华实业公司兼并了国有场办企业综合加工
厂。三是对商店、建筑公司等企业全部实行租赁经营。建筑公司实行租赁后,产生了较好的经
济效益,1995年上交农场租金比原来承包经营时上交农场费用高出50%。
产权制度改革,使场办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
我发展的新格局。两年来,全场工商运建服企业继1993年全面扭亏为盈之后无一亏损。1994年,
农场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680万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利润122万元,比上年增长3%。商运
建服企业实现利润14万元,比上年增长7.7%.1995年,工业企业总产值达4497万元,比上年增
长22%;实现利润155万元,比上年增长27%。商运建服企业实现利润22万元,比上年增长
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