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



一、概况:
农场从1984年开始成立种子管理的专门机构种子公司,种子公司主要负责对良种的引进、推
广、繁育、加工、管理和销售工作。
家庭农场成立后的最初几年,一直由家庭农场分散留种。1989年由生产队生产协作体统一留
种。1990年改由生产队统一留种,并从1991年开始对部分种子进行小线加工。1992年5月至10月,
由总局投资140万元,农场自筹资金140万元,建成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厂,实现了种子生产产业化,
经营商品化,管理规范化。曾荣获总局“先进种子农场”奖牌,1995年被总局评为“先进农场企
业”和“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二、良种繁育及品种演变
1986年至1988年种子繁育是以家庭农场自繁自用为主,种子公司引进推广部分新品种,种子
多、乱、杂。1989年至1990年由各生产队协作体留种,种子多、乱、杂得到了适当的控制。1990
年至 1991年生产队从种子公司引种繁育,农场下发各生产队留种计划,定期采样化验、试芽并
调节各队之间的品种的余缺。种子公司对各生产队的留种全部归口管理,负责对新品种引进推广
和种子小线精选工作。1992年至1995年种子加工厂集加工、化验、贮备于一体,形成以农场种子
公司——种子试验站(科研站)——种子队——种子加工厂四位一体的繁供体系,全场实现了种子
统留、统供,使种子繁育供应达到了规范化。种子试验有耕地面积2505亩。主要任务是繁育种子
公司引进的原种和提纯复状后的原种生产。1993年提纯合丰25大豆原种1.8吨,1994年提纯复壮
克丰3号小麦原种1.5吨。科研站内成立由7人组成的科研班,试验基地150亩,专门负责由省、总
局各科研部门引进的新品种进行小区和区域试验。
全场繁育种子用地67500亩,有1队、3队、4队、5队、7队、8队、9队、10队、11队、12队、
13队、14队、15队、科研站、21队、22队、23队、24队、25队、26队、隆华实业公司等20个生产
队为种子队,每一种子队种子繁育只确定某作物一个品种,避免因机械作业而造成品种混杂。为
了保证种子队对种子繁育质量,种子公司与种子队签订合同并经司法部门公证,保证种子繁育顺
利进行。
1992年至1995年种子公司先后引进推广的新品种有:
小麦:新克旱9号、垦九4号、垦红7号、龙麦19号、垦大4号、垦红8号、克丰6号。
大豆:合丰25号、北丰9号、绥农10号、绥农11号、合丰35号、宝丰6号、宝丰8号、垦农4号。
水稻:86——13号、龙花83——046号、合江19号(原1、原2)、垦稻6号(370)。
玉米:合玉11、龙单5、龙单8、四单19。
大麦:红日啤1号、莫尼斯、爱苏尔、吉啤1号。
良种繁育及推广应用,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1985年粮豆总产为38187吨,1995年
粮豆总产为10.5吨,比1985年增长1.75倍。粮豆单产、总产的提高有诸多方面的新科技的应用,
其中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增加产量约占50%的含量。
品种演变表(一)


品种演变表(二)


三、种子加工
1986年至1989年全场种子是家庭农场和生产队自留自选,小麦、水稻种子多数生产队采用扬
场机风扬,卡上风头留作种子使用;一部份采用上海生产的比重选种机选种,质量较扬场机优越。
大豆种子一般采用螺旋选种方法选种,种子拌药用木制拌种器或用木掀翻倒的方法。下药、拌药
都有不均匀的缺点。
1990年8月公司购进一套白桦机械厂生产的小线精选机,对生产队种子进行小线加工。1991年
公司又购进二套兴凯湖机械厂生产的小线精选机,按装在公司院内,公司出车到生产队将种子运
来,选好后再送回生产队,一个冬春选出种子3000吨,第一次使农场各队种子全部达到精选。
1992年10月种子加工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有种子加工车间,综合检验室,水泥晒场10000
平方米,库房2600平方米,仓储能力6000吨,其中金属粮仓2300吨。机械设备有自动卸车台、烘
干机、精选机、拌药包衣机、地中衡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可以处理种子120吨。实现种子加
工机械化、自动化后,使种子纯度达到了标准化,良种复盖率达100%,为全场统一供应优质种子
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992年到1995年四年累计精选各种作物种子19695.3吨,其中小麦种子13768.9吨,大豆种子
4024.7吨,大麦种子1060.4吨,水稻种子8413吨。四年累计小麦拌药11268.9吨,大豆包衣2500吨。
到1995年末各类种子全部通过加工精选、包衣、包装、标牌(品种、播量、发芽率、清洁率)进行
销售。
四、种子管理及销售
1985年麦收为1986年家庭农场作生产准备时,即提出种子自留,不作为产品结转下年。作为
家庭农场生产费自理的开端,一直延续到1988年。1989年由协作体留种,1990年由生产队统留。
协作体及生产队统留的种子,全部分摊到家庭农场作为两自的储备。在此之前,种子管理和销
售全部在生产队和家庭农场之间进行。种子公司引进推广新品种,由公司销售,同时向附近村
屯出售小麦、大豆、水稻、玉米等种子。
1991年种子公司对全场小麦种子实行统一收购,通过计财科给生产队转帐。小麦种全部进
行小线精选,生产队代为保管。1991年种子公司对全场生产队销售种子3000吨。大豆种子由家
庭农场自繁自留自用,种子公司提供部分新品种。玉米、甜菜种子全部由公司从管局种子公司
引进销售。
1992年种子加工厂建成,集良种繁育、加工、化验、储备、供销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已经确
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及省种子管理条例,依法加强种子
管理的力度,使种子管理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一)建立健全种子管理体制;公司成立种子管理科,配齐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督员。与工商
物价局,检察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强化以“三证一照”为重点的种子市场管理。
(二)在繁、供体系内部健全以品种、繁育、供种、价格管理等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春季与
种子繁育户签订繁育合同,种子收购时种子繁育户持检验合格证到种子公司交售种子,车车留
样,第二年到科研班再对种子纯度进行检验鉴定,发现问题按合同规定处罚。
(三)1992年建立60平方米标准化种子检验室,按装有电脑水份仪,32级套筛、容重器、筛
选振动器、数粒仪、千分之一分析天平以及发芽箱等仪器设备,保证检测的科学性。每年按照
全国种子总站的要求和推荐,不断更新仪器。
(四)1992年至1994年派出14名技术人员到省、总局举办的种子检验培训班学习,获省级发
证的检验员3名,获总局发证的检验员1人。
(五)农场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政策。
1、将种子纳入上交粮任务中,公顷交小麦种300公斤、大麦250公斤、大豆100公斤、水稻
350公斤,种子部份由种子公司经营。
2、公顷上交种子的数量长期不变,和上交商品粮同样享受粮油、粮肥挂勾。
3、收购种子资金由农场垫付,种子公司有偿使用。
4、经田间、室内检验合格的种子交到种子加工厂,价格在商品粮一等价的基础上加价8%,
其中7%给种子繁育户,另1%奖给种子队管理人员。
5、全场按播种面积亩收费1元作为种子基金,用于种子事业发展和种子加工。
6、严格种子加工质量,种子加工时,1小时抽样一次,小麦、大麦种子净度必须达到98%,
大豆净度97.5%,水稻净度为97%。
历年供种及价格一览表 单位:吨、元


五、服务成果
(一)节约了种子。种子经过精选加工后供给家庭农场,节种效益显著。1992年——1995年
实播小麦4.34万公顷,四年供节种 2170吨。以吨价980元计算,价值212.6万元;1992年——
1995年实播大豆5.01万公顷,四年供节种501吨,以吨价1580元计算,价值79万元。四年麦、
豆节种价值291.6万元。年均72.9万元。
(二)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种子经过加工,提高了净度和发芽率;从1989年以来的七
年间,小麦品种更换7个,大豆8个,玉米7个,水稻4个,良种覆盖率100%。统一供种100%。
全场增产1980吨,麦豆按平均单价1167元/吨计算,增产效益231万元。
大豆使用种衣剂包衣,平均增产16%,亩增产27.3公斤,公顷纯效益734元,全场增加产
值851.6万元。全场每年节余、增产双层效益1374.2万元。
10年间,种子公司通过服务,共盈利21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