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治涝工程
第四节 治涝工程
10年间,农场农田水利建设以治涝为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增强抗灾能力和农业发展
后劲。主要完成农场四大涝区续建配套工程及清淤工程。
(一)蜿蜒河涝区
蜿蜒河为松花江左岸最下游的一条支流。蜿蜒河上游段位于绥滨农场境内。绥滨农场所辖段,
长12.87公里,设计流量7.6米/秒,控制面积38.6万亩,设计标准由三年一遇提高到五年一遇(94年
清淤扩建),受益单位18个生产队,耕地面积为20万亩。1986年到1995年底已基本形成了干、支、
斗、沟配套工程,共完成排干5条,支沟53条,完成土方515.6万方,完成桥3座,涵601座,机井
302眼,临时强排站4座,完成投资709.26万元,其中农场自筹287.40万元。效益明显,从18个生
产队统计,亩平均单产87年为106公斤,91年为165.28公斤,1994年为174.68公斤。
(二)老龙坑涝区
老龙坑涝区东西横贯于农场北半部,工程控制面积为12.57万亩,其中耕地9.5万亩,受益单
位有7个农业生产队。完成土方260. 6万方,桥1座、涵45座,农田路4公里,投资319.4万元,其
中自筹112.6万元。从7个生产队的平均单产来看,1981年为87.14公斤/亩,91年为138.00公斤/亩,
增产50.8公斤/亩,产量明显提高。
(三)向阳涝区
向阳涝区流域面积17.72万亩,耕地面积为11.2万亩,受益生产队有6个。1989年开工,完成
干支沟49条,长103公里,完成土方量209.44万方,桥2座、涵58座,投资164.38万元,其中自筹
64. 94万元。工程配套后,这6个生产队平均单产1987年为103公斤/亩,94年提高到184公斤/亩,
工程效益显著。
(四)敖来河涝区
敖来河涝区位于农场西南部,该涝区有8个生产队,土地面积11.4万亩,其中耕地8.15万亩。
91年起开发该涝区,完成土方331.5万方,桥10座,涵60座,农田道路20公里,投资375.85万元,
其中自筹64.94万元。工程配套完工后效益显著。治理前的1981年6——8月降雨475毫米,1991年
同期降雨493.9毫米,同样的降雨条件,总产值1981年为395万元,高产田仅200亩,而1991年总
产值为1584万元,高产田增加到4677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