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概况

第十五章 计划与财务

第一节 概况


1986年——1995年农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发生重大变化。兴办家庭农场,实行“土地、
机械、核算、盈亏”四到户和“两费”自理,使家庭农场真正成为投资主体。财务核算体制由
改革前“国家投资,全民所有,队为基础”的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改变为农场对生产队,并通
过生产队核算组对全场3462个职工家庭农场的核算。家庭农场帐内算费用,帐外算成本,核算
体制变为两级管理、三级核算。
继家庭农场产权制度改革之后,于1986年后把商业四个分销店和综合厂的修表、刻字、理
发、镶牙等小型单位转卖给职工个人经营。1993年后农场实行激励政策,促进企业以租赁经
营,股份制改造,兼并拍卖等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和分散企业债务负担。10年来家庭农场建房、
更新机具、发展畜牧以及两费自理总额达430484万元,商业、联合厂、综合厂、建筑、运输业
属于流动资金贷款全部收回,其经营资金全部为自我投资。由于改革投资结构取得极大成功,
大农场腾出资金,在保大局,保重点——保稳定前提下增加对工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配套
服务体系,农业综合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交通、文教、卫生以及福利设施的投资,
投资总额达11644.55万元,对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巩固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起到了
重要作用。
在农场经营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同时,紧紧围绕企业的改革,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
革,引进银行机制,成立资金办,强化资金管理,开展财务管理达标,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管
理制度,调整大小农场利益关系。
1989年10月根据管局的部署,财务管理实行达标工作,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向标准化
制度化方向发展。1990年农场计财科被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先进财务集体。
1993年7月1日,实行新会计制度,使农场财务核算正式步入国家财会制度的轨道,为农场
各行各业步入市场经济提供了简便有效的会计核算。
1994年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对农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
摸清了家底,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家所有的权益,促进建立国家所有,分级监管,企业
运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立了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和资金全面核实制度,制定实施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指标、考核办法,特别是对企业改组,兼并过程中国有资产有序流动和重组,防止国
有资产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10年间的改革,计财科由改革前的行政管理型转变为经营服务型。在财务管理上变事
后检查为事前控制,代表大农场行使包括土地和工商运建服企业的资产经营和为众多基层单位
特别是3400余户家庭农场提供优质服务,使两个层次效益同步增长。
通过10年来的改革,农场财经状况明显好转。10年间大小农场总投资54692.95万元,其中
家庭农场投资42926.3万元,大农场投资11644.55万元。农场盈利1892.8万元。国有资产得到
快速增值。1985年国有资产4898万元,1995年末达到6714万元。国有资产净增1816万元。向国
家纳税1817万元。
10年间企业办社会付出5001.7万元,大大地减轻了国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