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措施 兴办家庭农场以来,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很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
要措施。10年来,农场坚持教育、培训以“分口负责与综合管理相结合”,“抓好特殊工种带动
普通工种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
安全教育工作常年坚持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举办讲座,根据生产生活的不同环节对全场
人民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共举办讲座 112期。同时开展诸如“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全月”、
“全国安全周”、“逢九安全讲评日”等活动。
1994年以来,农场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埠来场打工人员大量增加,生产高峰期每天临
时工可达3000至4000余人,农场加大对这部分劳动力的安全教育力度,采取同农场职工同时教育、
奖罚的办法,教育形式多以广播、板报、职工大会教育为主。
1986年至1995年期间,主要利用冬闲时间有计划地由各职能部门举办培训班。10年来,对各
工种共培训8790人次,其中机务工人约占80%。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电焊工、起重工、司炉工、
压力容器工、架子工)每两年由管局安全监察局培训考核一次。10年间,对特种作业人员共培训
885人次。截止1995年全场共有137名特种作业人员,全员持证上岗作业。
职工防护用品
兴办家庭农场以后,职工防护用品由家庭农场按安全要求自行选购,费用自理;工副业单位
统一审批发放,费用摊入成本。各单位管理人员防护用品,统一审批发放,费用由管理费列支。
主要防护用品项目有工作服、防寒鞋、防寒大衣、雨衣、水靴、防寒手套等。
安技经费
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简称安技费),根据国家规定每年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资金中提取10%——20%。改革以后,农场规定农牧生产队由农机转卖回收资金中提取10%作为安
技费,工副业单位仍按国家规定提取。
1988年至1994年,安技费的使用采取年初安全部门提出计划,经农场领导审批后,按审批计划
使用的办法。
1995年,农场第十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安技费提取暂行办法》,农牧生产队每亩耕地
提取0.50元;工副业单位每年按工业总产值的2‰。提取。用以改造生产(公共)设施存在的隐患。
截止1995年全场共投入114.6万元安技费,为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指标奠定了基础。
历年安技费使用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