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小麦喜获大丰收

第三节 小麦喜获大丰收



1954年是农业大灾之年,收获季节阴雨连绵,机车不能下地,全靠人工收割。但由于小麦
栽培上措施得当,收割时又积极主动,取得了小麦的大面积的丰产丰收。当年,全场播种小麦
23017亩,亩产179斤,总产达2057.5吨。同时,小麦的垧成本比1953年降低36%。这一成绩的
取得,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省农业厅就本场当年提高小麦单产,降低成本的经验进行了总
结,并在全省通报表扬,号召各地认真学习。1954年全场小麦之所以单产高、成本低,主要措
施是:加强了生产成本核算,采用了科学种田,方法适时早播,适期收获。
年初,场部把全年生产成本分配到基层生产单位,在各队设立了成本核算小组,根据每台
机车全年生产任务和定额成本,代发成本券,各机车组以成本券支付运输、油料、零件等费用
开支,实行降低成本奖励的办法。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职工重视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各机车,
各包车组为降低机车空运转耗油量,节省运输费用,利用上、下班时间往地里抬水,抬油,在
田间加水加油。为提高小麦产量,农场提出“细微整地,适期早播,按土质确定小麦植株密度”
的口号。播前,又把全场拖拉机驾驶员、播种手组织一起进行技术传授,进行播种机排种口
的试验,严格控制播种量,每亩比往年节省种子4斤。同时采用了农林3号小麦新品种,最高垧
产达到了1.55吨。据汤原县财委会统计,当年农场的小麦垧产量比本地农村垧产量增加0.55吨。
这年,全场于3月29日试播,4月1日正式播种,仅用13天时间大面积播种任务就基本完成。
在播深上接受了深播七公分以下造成减产的教训。采取适当浅播,播深一般都控制在3—4公分,
使播下的种子在20天后全部出苗,比往年早出苗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