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编 经济
第一章 农业
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 农业科
建场初期无专门农业机构,有关农业生产问题由生产办公室承办。生产办公室主任由副场
长赵洪成兼任。1952年8月成立作业科,分管全场的农业、机械、林业和畜牧生产,科长张海
明,副科长张明善,配有农业、机务、畜牧、林业技术员4人。
1953年8月,作业科科长张野,科员2人。1954年初到1957年作业科由刘延鸿农业技师主持
科内工作。
1958年初设农业科,副科长袁恒儒,科员5人。1962年2月农业科科长张明善,副科长袁恒
儒,科员3人。1964年3月农业科副科长袁恒儒,科员3人。
1969年2月组建兵团设生产股,股长袁村,付股长苏孔华,参谋9人。生产股分管农业、林
业、机务、畜牧、工副业。1971年初,生产股股长祖秉文。副股长苏孔华。土972年生产股股
长宗有德。付股长朱庆春,股内配参谋8人。
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改称农业科,科长先后由姜业文、姜云武、苏孔华担任,科员4人。
1982年2月农业科科长王连技,副科长张忠玉,科员5人。1983年10月农业科科长苏孔华,副
科长张忠玉,科员4人。1984年2月撤销农业科,成立总农艺师办公室。总农艺师赵惠民。办公
室主任雷凤,科员3人。1985年2月撤销总农艺师办公室,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经理雷凤,
副经理王春艳,科员6人。
二 气象站
气象站始建于1955年。站址设场部(现二中道南),站长郑起。
气象站属省气象站直辖,称黑龙江省伏尔基河气象站。1956年2月郑起调走,站长由刘景
恩接任。同年8月张忠权调任站长职务,有观测员3人。1961年9月站长张春龄,观测员2人。
1962年3月,气象站由省气象局移交农场自管、自用,称合江农垦局伏尔基河农场气象站,站
长仍是张春龄。1967年9月25日气象站由老场部迁址新华(现在科研站附近)。1985年气象站站长
张春龄,有气象员4人。从1955年建站至今,气象站先后有工作人员18人。
三 种子公司
建场初期本场没有专门的种子机构,种子繁殖、培育、选用由作业科兼管。1956年开始建
种子田,由农业科孙成义负责种子工作。1960年春场建立试验场,由试验场负责对农作物种子
的培育、提纯复壮。1979年2月,本场正式设立专门的种子机构——种子公司。种子公司副经
理斗长春,配农艺师2人,种子检验员1人。至此,本场种子工作由“四自一辅”的方针,变为
“四化一供”。1984年4月,种子公司同科技科合并,改称科技推广站,站长王政彪,对外称
种子公司。1985年2月种子公司又并入农业科。改称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经理雷凤,副经理王
春艳,科员6人。
四 科研站
科研站前身为试验场,建于1960年春。场长李京武,副书记韩凤清,有耕地13,500亩,职
工一百余人,有品种试验地三百多亩,技术员王连枝。1963年5月,为加强良种繁育将原试验
场改称试验站,站长李京武,书记吕德春,技术员玉连枝,有试验耕地3000亩,职工50人。
1964年3月,试验站从新华迁到一分场(现在的20队)。站长官本章,书记李凤鸣,技术员4人,
试验站有耕地1500亩,其中;品种试验地30亩,职工30余人。1966年春,试验站又搬迁到新华
现址,更名为科研站,王连枝负责站内工作,技术员邱少芬,耕地4500亩,其中,试验和繁殖
面积60亩。1970年3月站长张元普,书记钟国瑞,有技术员6人,职工60人,耕地3750亩,其中,
试验地300亩。1971年2月站长杨洪生,书记许庆祥,技术员赵惠民,有职工107人。1976年3月,
站长斗长春。书记鲍希先,技术员任继武。1979年1月站长雷凤,书记曹永志,技术员杨明
学。1981至1985年站长吴克民,书记王洪祥、黄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