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与概况
第三章 林业
第一节 沿革与概况
一 机构沿革
1979年以前,本场无专门林业机构,林业生产由生产科、农业科等部门兼管,1979年2月
两场合并后,组建林业科,科长张福相,科内有技术员3人。1981年张福相任科长,副科长蔡
增寿,有技术员2人。1982年科长张福相,副科长蔡增寿、许世英,技术人员4人。1985年林业
科副科长许世英,有技术员3人。
二 发展概况
本场育林工作始于1951年。当年育苗面积9亩。1955年开始着手营造农田防护林,当年造
林490亩。1958年根据王震部长的指示,掀起了造林高潮,到1960年全场造林面积已达4974亩,
主要以营造落叶松、杨树、柳树为主。苗圃面积也由原来的9亩扩大到180亩。当年,被评为
省林业先进单位,受到了东北农垦总局的表扬和奖励,并出席了黑龙江省林业代表大会,奖给
落叶松种子5斤。1965年,农垦部在本场进行农田防护林规划试点,成立了规划试点领导小组,
由农垦部张省三局长任组长,东北农垦总局生产处副处长赵柏,伏尔基河农场副场长袁德亮
任副组长,总局林业局助理工程师黄占佛,本场基建科张明善,林业技术员李景芳为成员试点,
以营造落叶松为主。到1968年共完成造林6193.2亩,为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兵
团组建后,强调“以粮为纲”,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为数不多的次生林遭到破坏,
营造林发展缓慢。1973年以后,才开展稳定造林,每年营造农田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用
材林均二千余亩,农场体制恢复后,林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979年以后,随着各项
林业政策的落实,建立了专业林业队伍,造林面积迅速增长,年造林面积约在万亩以上,有95%
的耕地实现了林网化,有90%的居民点和道路完成了绿化任务,林木覆盖率达8.1%,连续多年
被评为农垦总局、管局和鹤岗市植树造林和绿化先进单位。1985年,本场共有林业工人225人,
造林总面积74,177.1亩,保存面积68,574.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