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渔业生产 一 自然捕捞
建场初期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江河未受到污染,自然鱼贮量十分丰富,曾有“棒打
狍子,瓤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美称,几乎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些距河泡较近的开荒
点,常常是这边开始烧水,那边才去抓鱼,水未烧开鱼已抓回。当时,伏尔基河、鹤立河一斤
多重的鲫鱼比比皆是,若在汛期,还可捕到七、八斤重的鲤鱼,十几斤重的鲶鱼。随着生产的
不断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多,加之过度捕捞和江河污染日益严重,鱼类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
有的河段鱼种类迅速减少甚至绝迹。六十年代后期,产鱼数量逐年下降,七十年代后,渔业生
产几乎全靠捕捞本场几个水库中的自然鱼,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地方,出现了吃鱼
难。
二 淡水养鱼
进入七十年代,本场才开始兴建池塘,发展淡水养鱼,但规模小,速度慢。1983年后池塘
养殖迅速发展,到1985年养鱼水面已达438亩,当年产鱼17.5吨。
附表:
水库情况统计表
单位:亩,米
各年度水库鱼种投放量与产量
计量单位:万尾、吨
各年度池塘放养量与咸鱼产量
单位:亩、尾、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