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建场至六十年代初,为保障开荒建场。水利建设主要搞防洪和治涝骨干工程,但步子不大。
从1964年11月起,由原东北农垦总局设计院派出的以廖治顺为首的规划组,对本场现29队以
西地区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历时一年,规划面积13万亩。29队以西先后建26、27、28、水利
队(现29队)四个生产队,挖筑两条长达29公里干渠。
1969年开始向29队以东的大甸子进军,挖筑干渠,防洪堤,道路和建点齐头并进。1970年
兵团勘测队设计大队派出以王传信为首的规划组来场,对东大甸子11万亩沼泽地进行勘测,确
定规划治理方案。同年,本场将鹤立河堤和梧桐河堤建成合垅,形成马蹄形防线,先后始建了
24、25、30、31、32(现四校)、33(1982年撤点)、34(现水利队)、35(现23队)、36(现32队)、
37队(1981年撤点)等生产连队。兵团时期,每到冬季农场便集中上千人搞水利大会战,进行筑
路挖渠。到1976年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主干渠道形成,为开发利用东大甸子奠定了基础。1977年
恢复农场建置后,先后对松花江堤防、石头河、鹤立河、梧桐河、阿陵达河、乌龙河等堤防进
行加固,达到了五年一遇的标准。1982年建19队排水站。为加强对东部涝区和沿江涝区的治理,
1983年引进两栖式清淤机和沼泽式挖掘机各一台,对全场主要干、支渠道进行了清淤。1984
年至1985年又引进两台沼泽式挖掘机,修建了16队与29队交界,穿过30队流入石头河内,全长
6.5公里的高排干渠。
本场水利经过35年的建设,到1985年已建成水库8座,蓄水池52座,开挖成3个灌区,开挖
引水排水干渠13条、支渠53条,修成防洪堤67.1公里,永久性桥梁33座,涵洞256座,打机井
132眼,共完成土石方350万立方米。
附表:

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统计
单位:万方、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