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财务 筹建农场资金是由国家投资。资金大部分用来购买物资和供给建场人员生活之必需,财务
管理混乱,不被人们重视。主要原因是本场刚在部队的基础上组成,各项生产财务管理制度受
“供给制”的影响相当严重,加之当时的生产规模不定,单位分散,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财
会人员不足等。当时,本场实行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分场为一级核算,设有定额员,核算员、
统计员;场为二级核算单位,设有会计、出纳、管理员、保管员、采购员和供给员等共19人。
两级核算制的建立,标志着农场的经济核算体制初步形成。到1959年仍然实行两级核算,生
产队设核算员,对班组和车组生产经营情况作详细记载,实行成本核算,采取由生产队向分场
报帐的形式。分场为一级核算,会计、统计、出纳员,负责核算分场农作物成本,畜群的饲养
及运输成本,农、畜、工副业的产品成本,分场管理费、销售费用和各种基金,营业外损益及
生产经营等情况。场计财科为二级核算,负责综合计算各分场、直属队、直属工副业单位的生
产成本,各种产品成本,基本建设工程成本,全场性企业管理费,销售费用,特种基金,营业
外损益,并负责辅助各部门成本的经济核算情况。1963年后,撤销了分场编制,改三级管理二
级核算为两级管理两级核算。
1969年2月组建兵团,财务科改为财务股。1970年改为供应股,负责全团的资金结算、经
济核算、基本建设核算、军需供应等。
1977年农场建置恢复后,仍继续实行两级管理两级核算,生产队为一级核算,农场为二级
核算。1980年根据全场的实际情况,对经济核算办法进行了改革,对流动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逐个单位进行核定,定额流动资金的管理办法,起到了经济杠杆作用,加快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被黑龙江省财政厅评为会计工作先进集体。1983年,随着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制定了适
应职工承包的《财务管理若干规定》,修订了生产队核算办法,并在实践中对表、帐进行了改
革,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奠定了基础。1984年农场经济体制改革兴办家庭农场,大量的固定资
产租赁或转让给家庭农场和职工个人。到1985年底,机械、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转让给家庭
农场的的价值784.5万元,其中,机械设备转让3,228台件,价值494.2万元,房屋25.4万平方
米,价值289.8万元。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新华农场财务情况表
单位:千元
历年工农业总产值情况
计算单位: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