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1979年两场合并后,共有老干部281名,其中:红军时期一名,抗战时期40名,解放时期
240名。当时一线工作的老干部265名,三线老干部16名。1985年底,因调出、病故等原因,尚
有老干部257名,其中一线工作的37名,二线的38名,三线的182名。
一 建立老干部活动室
1983年2月场党委决定在场部文化宫西侧厅建立老干部中心活动室,投资15000元,面积270
平方米,当年10月竣工。同时,配两名专职服务员,从此老干部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1984
年6月在鹤立食品厂建立了70平方米老干部第一分活动室,配一名专职服务员;1986年9月,在
造纸厂建立了50平方米的第二分活动室、配专职服务员一人;1987年在20队建立了100平方米
的第三分活动室,配专职服务员一名。三处分活动室共投资8500元,面积220平方米。
四个活动室建成后,长年定期开放。中心活动室设有游艺室、图书室、阅文室、电视室等。
室内置有配套的游艺桌、写字台、沙发、茶几、书架、吊灯、电扇、彩电、录音机和各种各
样游艺品。各分活动室也设有常用的游艺桌、软椅、书架以及各种棋类和盆花、用具等。
每逢春节、“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活动室举行各种游艺、文体活动。
二 政治及生活待遇
农场执行了老干部应该参加的会议和应该阅读的文件的规定。场召开大型会议,邀请老红
军、原场领导参加,年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优先给老干部发招待票。阅文时间,场部地区每
星期五组织一次,其他分活动室每月一次。老干部享受探亲假及离休后一次探亲假的待遇。生
活物资待遇从优照顾,一般高于在职干部。
为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场医院专门设置了两间老干部病房,配备了沙发、茶几、电褥子,
老干部每年定期体检一次。1985年开始,建立了老干部保健档案。
老干部疗养地有兴城、太湖两处。兴城疗期为三个月,太湖疗期为一个月。每期各二人。
到1985年底,老干部已去兴城、太湖疗养的达58名。
1983年至1985年,农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按每户45—56平方米面积的标准,共新建老
干部住房1300平方米,优先调整了150户老干部住房。老红军吴万福、1939年前入伍的抗日干
部翟普、王宝山、牛义和等从基层搬到了场部,住进了56平方米的三屋一厨的老干部房。还将
居住在基层的无子女的三名老干部安置到场部。
1984年农场老干部工作被管局、总局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历年老干部人数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