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民兵训练与武器装备

第三节 民兵训练与武器装备



民兵训练,随着民兵的组建而开始的。初期,由于民兵人数少,武器装备只有八十余支“
五三”式和“七九”式步枪,训练形式比较单一。1962年国际形式趋向紧张,对民兵军事训练
开始提到了重要位置。农场规定,每个民兵每年要接受1—2周的军事训练任务。据统计,当时
参训民兵达二千余人。在武器装备上,新增步枪84支、五〇式木柄冲锋枪三支、克轻机枪一挺、
子弹四万余发。军事训练一直坚持到“文革”开始。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器
封存,民兵活动停止。
1969年组建兵团后,民兵工作由作训股负责,每年给连队下达训练计划,负责组织实施。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全团大搞战备训练,进行防原子、防化学、防毒剂的教育,动员全
体职工、学生挖筑防空洞和战备工事,经常组织战备演习、夜间搞紧急集合、急行军或野营拉
练等。1971年冬由团司令部组织了一次大型拉练,要求兵团战士除老弱病残者外基本上都参加,
这次野营拉练最远行至绥滨、富锦两县。每到宿营地,兵团战士就给老百姓担水劈柴、打扫
院子,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1972年10月1日团里举行国庆活动,所有的武装连队佩戴
全副武装,汽车牵引着加浓大炮(炮口统一用红布包裹),兵团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握钢枪、
英姿飒爽,踏着矫健的步伐,接受检阅。场面十分壮观,显示了全民皆兵的威力和气魄。这
个时期,全团共有武器装备456件,(其中762火炮8门冲锋枪221件,步骑枪193件,轻机枪31挺,
重机枪3挺。)子弹106,410发。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农场成立了战备、生产两套班子,武装部主持战备工作。除
抓好人口疏散和民兵训练外,同时,制定了战备方案,配齐了战备车辆和指挥车,为反侵略战
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此时,军训非常紧张,收效亦大。在管局民兵军事汇操比赛中,本场民
兵射击、投弹,战术取得团体第二名,授锦旗一面。同年管局在共青农场举行民兵军事汇操中,
本场“七五”无后坐力炮射击,获管局第二名。此时,全场武器装备共563件,子弹149,640
发,炮弹2118发。1980年根据沈阳军区(80)6号文件精神,扩大了武装基干民兵的分布面,农
场组建了一个640人的基干民兵营,配齐武器579件。1981年,依据沈阳军区下发的训练改革方
案,训练方式由原来的各连队自行训练改为场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训练项目参照总
参训练大纲,由上级军事部门下达,训练结束后,由上级军事部门验收。1982年,本场民兵营,
代表总局接受省军区军事考核,验收结果获总评成绩优秀,受到表扬。1983年农场投资新建
了两栋216平方米的弹药库,并设专职更夫、工人管理。从此全场的武器弹药实行集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