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战士

第五节 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战士


建场初期,主要靠两支人马,一支是1958年转业官兵和从友谊、绥滨、二九○、曙光
等农场调来的拖拉机手组成的机务队,另一支是山东支边青年和山东梁山、东阿的移民。
建场初期,干部、职工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来自四川、贵州、江苏、浙江、福建,有的来
自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有的来自辽宁、吉林。为了建设北大荒,大家来到了边疆。这些
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战士,是建设延兴农场的伟大动力。
1958年冬,萝北县共产风刮得挺硬,农场制定了供给制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吃饭不要钱,
住店不要钱,坐车不要钱”的口号,并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二分场为了准备来年
放高产卫星,集中全场人力大搞深翻。垦荒战士们天没亮就起床,一直干到晚上十点钟才下班。
那时候冻土层很厚,人们却硬是挖地三尺,每一尺垫一层粪或草炭土。拖拉机手们摘掉犁壁,
在十一月份还冒着风雪深翻。夜晚归来,马架房里凝满了冰霜。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起青年人
的热情,垦荒战士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拖拉机驾驶员叶贵,在1958年开荒的黄金季节,带领车组昼夜苦干,停人不停车,吃住在
新建点,四个多月不回家。在1959年抢播大豆时,他的包车组连续七天日播大豆八十多垧,创
当时东北农垦总局最高记录。总局授予他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并荣获团中央奖章一枚。
粮油厂工人姜灿根,冬天参加水利大会战。因为他棉衣薄一些,就让他坐在篝火边取暖。
他干一会儿活,取一会儿暖。腿冻麻木了,回家烤火时,鞋着了火,都不觉得。幸亏被人发现,
才避免一场事故的发生。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那时候到处都可以看到。
农工班长朱桂英,在1959年的豆收中,她有了身孕,仍下地劳动,领导多次劝阻,她仍咬
着牙抢割大豆。她肚子疼得实在受不了时,她就用绳子把腰扎起来,跪在地上继续干,直到夜
幕降临。当她跌跌撞撞走到家,孩子便出世了。1962年麦收时,她每天在地里工作长达15个小
时,日割小麦3.97亩,两个棒小伙子也赶不上她,成为全场出名的“飞刀手”。
1963年3月,农场政治处发出通知,要求全场党员、干部、职工和家属学习雷锋精神,树
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搞好“四学”活动——学解放军、学大寨、学大庆、学
毛著,争当五好生产队、五好班组,五好个人。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积极响应,团组织、
少先队积极行动,雷锋精神之花在场内遍地开放。保管员李秋成,经常把机车零件和其他生产
物资送到生产队,被群众称为“农场的活雷锋”。
正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战士,创造了延军农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