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知识青年

第六节 知识青年


从1968年秋天开始,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温州青年相继来场,共2,093人。
比原农场职工增加了一倍。十三团开荒建点,扩大生产,八年间共建了9个生产连队扩大耕地
面积一倍,达到了 162,867亩,建生产用房面积13,833平方米,建职工住房面积111,801平
方米,给青年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青年们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改造了自然,锻炼了自己。
广大知识青年来场后,在党团组织的关怀教育下,在老职工的耐心帮助下,许多人很快成
为兵团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有些人被调到团部商业、文教、卫生、电业等部门工作;有些人
当了连队领导干部,有些人被评为团、师、兵团的先进分子。如卫生队的北京女青年程晓凤,
刻苦钻研医疗技术,成为十三团、二师的先进人物。上海女青年陈元芊积极工作,入了党,被
提升为十三团副政委、二师常委,后调到团中央任职。陈元芊离开兵团五年后,在谈到她在兵
团的工作时说:“党团组织对我的培养教育,老职工对我的关心帮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难以忘怀的。”北京青年安良城在老连长胡作良的培养下,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青年副连长。
上海青年袁杰泉冬天起早劳动,上山拉石头,被石头挤断手指,仍积极工作,被人赞为:“手
断心红志更坚。”1973年调到一中任副指导员,群众推荐他上大学,他坚决拒绝。九连的上海
青年孙财宝每年积肥一千多吨,是当时著名的积肥能手,群众推荐他上大学,他坚决不去。兵
团八年时间,十三团的知识青年中出现子许多先进人物。
1977年,知识青年开始大批返城。仍有少部分青年坚持扎根边疆。如:上海青年孙振杰,
坚决留在延军农场工作,先后任团委书记、宣传部长、城建办主任。哈尔滨青年尹长升坚持留
在延军农场职工医院工作,任住院处主治医生,—农场送他到哈医大进修。商店售货员北京青
年李玉珍,家中已给她办妥了回北京城的手续,她没走,仍安心在边疆工作。还有一些城市知
识青年坚持在生产队工作。
返城风刮得很硬,一些原来立志扎根边疆的青年开始动摇,最终返回了城市。如:有个青
年曾写血书要求到北大荒来:“永远紧跟毛主席,扎根边疆志不移!”,还有个青年为下乡改了
名字:“下乡”,但后来终于耐不住边疆的风雪,返回了城市。
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终于以返城风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