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跌入经济低谷
第六节 跌入经济低谷
延军农场自1981年到1984年连续三年经营亏损,亏损总额近800万元,形势十分困难。
延军农场八三年秋、八四年春涝灾十分严重。从四月五日开始突击顶凌抢播、抗涝播种至
六月十四日以后,奋战七十天,完成播种面积167,631亩。占计划的70.5%,有66,929亩未能
播上。八月中旬黑龙江洪水泛滥,有7,269亩大田被淹,部分经济作物绝产,使农业生产造成
很大损失。
延军农场在1984年已办起一千三百多个家庭农场。农业单位有900名职工亏损挂帐。主要
原因除了天灾之外,农场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一左二旧”的问题没有解决,部分职工
受“大锅饭”的影响还很严重。没有办家庭农场的经验,收获时部分产品外流,收入装入了个
人腰包,出现了假挂帐现象。
1985年,全场2,700多名农业劳力办起了2,700多个家庭农场,把17万亩耕地分割成3,456
块“花花田”,(有11万亩耕地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分到各家各户,不便于机器耕作,也不
便于喷洒农药。机器转不过弯来,喷了小麦,伤了玉米、大豆。播种时,有的队一台拖拉
机拉一件农具,既费时间又费油。收割时,有的工人收一斗粮,就开着康拜因往家里送一斗。
粮食外流严重,1985年全场外流约5,400吨。全场有一千五百多家挂帐,挂帐总额达一千二百
五十万元。其中挂帐五万元以上的亏损大户有五十多个。随着千家万户分地、分机械潮流,农
田水利没人过问,有的排水沟被推土机推平。什么都分了,种地自主了,生产队改为服务站,
机务、农业技术人员大部分被精简,生产队的管理职能被严重削弱,造成了混乱和损失。
1985年,有近二百户家庭农场经营盈利。在这少数盈利的家庭农场中,出现了可喜的苗头。
五队杨再仁家庭农场,种小麦630亩,平均亩产达281斤,大豆295亩,平均亩产达190斤。去掉
各种费用,经营盈利二万三千元。良种站李传业手工家庭农场,种小麦5.5亩,亩产580斤,种
西瓜1.2亩,亩产万余斤,大豆19亩,亩产210斤,玉米5亩,亩产500斤。上交各种费用后,纯
获利五千余元。二队佟圣库种水稻15亩,其中九亩产量超千斤。去掉各种费用,纯利千余元。
这说明只要进行科学种田,兴办家庭农场还是有希望的。
1985年,延军农场亏损二百六十二万九千元(不含职工挂帐)。自1981年到1985年累计亏损
总额超过一千万元。延军农场跌入了经济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