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章 中苏边界的风云(1958—1985)

第五章 中苏边界的风云(1958—1985)



1958年,予一师农场建立,后改组为萝北农场二分场。农场管辖的中苏边境线上,两
国军民和睦相处。当时,我方一带地区没有军警,没有边防部队,处于中苏友好时期。双方船
只在江上相遇,互相鸣笛,人员走上甲板互相招手致意。在农场五队北边五六里的江边处,有
我方港务局的几间大房子。那一段江面暗礁林立,水流湍急。枯水期,大船行驶有危险。冬天,
中苏两国航道人员共同冒严寒战风雪,并肩打航道。苏方出机械技术,我方出人力物资,团结
协作,共同施工。吃住在我航运局房内,互相以礼相待,亲如宾客。
1959年5月,二分场卫生院护士代德清患急病,生命危急。当时分场交通不便,距县城60
多里,场内医疗条件又很差,怕送县医院患者经不起路途颠簸,时间也来不及。遂按中苏双方
惯例,用摆红旗作为联系信号,派人过江去求援,苏方欣然应允。农场派木船把代德清送过江
去苏联治疗。小代在苏联住院治疗期间,苏方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仅三个月时间,小代便恢复
了健康。苏方边境居民得知中国有个姑娘在当地医院治病,争相前去看望,还送给小代手表,
衣物等。小代出院回国时,同苏联朋友依依惜别、情同手足。苏联边防军也很热情,八月份,
苏军一个少校军官带着翻译乘快艇送小代归来,受到农场广大群众热情欢迎。农场设宴招待,
并赠送礼物作纪念,使他们高兴而来愉快而归。
同年秋,二分场用木船冒雨上名山镇抢运生产物资,开船后,江上风浪逐渐增大。船行至
延兴岛东侧主航线上,被江浪打翻,苏联发现后,派船抢救我落水人员,打捞我职工马福成等
二人的尸体,做了有益于中苏两国人民的好事。中苏两国人民友好相处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印
在农场老职工的心上。
1960年苏共廿大召开后,苏联一反常态,公开反华。从1960年下半年起,江对岸的老百姓
少了,许多我方熟悉的面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副霸权主义者的狰狞面目。仅在延兴农
场这段55华里长的中苏边境上,苏联公开挑衅,制造了一起又一起边境事端。因为我方以两国
人民友谊为重,采取克制态度,才未酿成流血事件。
兴东南边的大夹心子岛,历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兴东的农民多少年来都在该岛上种地。
1960年秋天,苏军一个中尉带着两个士兵一只军犬,来到岛上不让我农民种地。我农民当时与
苏军进行了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并提出抗议。双方争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苏军中尉理屈词穷
地说:“这事让莫斯科和北京解决吧!”苏军退出夹心子岛乘船返回。
同年九月,二分场打鱼队在延兴的江面上撒网打鱼,苏军一艘快艇趁我渔民回家吃饭时,
越过主航道侵入我国领水,偷走了我打鱼队六片大鱼网。当我渔民发现去追赶时,苏军快艇夹
着尾巴逃跑了。
1962年冬天,苏方三人赶着一匹瞎马越过江中主航道进入我国境企图上岸,被我瞭望哨发
现。我方立即派人前去阻止,并扣下了马匹。次日送还苏方。
1963年,合江军区司令员到延兴地区视察,因没有带证明,被延兴农场鸭蛋河口小店的工
人姜灿根扣留。司令员的随行人员向姜灿根说明身份。姜灿根坚持:“在边境地区,没有证明,
不能通行。”延兴边防站听说司令员被鸭蛋河小店的民兵扣留,急忙派人去作证明,姜灿根才
允许司令员一行渡过鸭蛋河。临走时,司令员高兴地说:“延兴农场有这样忠于职守的民兵,
保卫祖国的边疆,我们可以放心了”。
1964年4月,苏军三艘炮艇在乌苏里江的抓吉湾,劫持我延兴农场从饶河接回的一艘50吨
的汽船,时间长达六小时之久。后经我方人员坚持斗争,才被迫放回。
1968年冬天,苏军在黑龙江主航道我境内打眼插界标,侵占我国江面。副场长管庆林知道
后,亲自率领民兵30多人,前往江心向苏军提出强烈的抗议,并挥动毛主席语录本,高喊“打
倒新沙皇”的口号,拔掉了苏军插的界标。苏军自觉理亏,灰溜溜地跑了。管庆林以国家利益
为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受到全场干部职工的赞扬。
1969年,农场改为生产建设兵团后,苏联在黑龙江主航道我方延兴岛东侧,拉上铁丝网,
侵犯我国神圣领土。
十三团将民兵改为兵团战士,全团设一个武装营,四个武装值班连队,在延兴边境上设瞭
望哨一个。1969年底,又扩建了八个武装值班连队,其中,步兵连三个,机枪连一个,炮兵连
两个,团、营属通信连一个,特务连一个。同年12月,将团机关迁离中苏边境30里外,共迁
移612户,2,086人,重要机器全部后迁。
1970年,十三团举行了全团武装连的野营拉练,行程1200华里,并制定了外国军队突破延
兴岛的一、二作战方案和侵入我纵深的游击作战方案,做好了战斗准备。
1971年,十三团的武装连队由8个增加到13个。
苏联派遣特务从太平沟的深山密林处潜入我国小兴安岭,苏联特务在延兴附近的山林、草
丛安放定时信号弹。夜晚,红、绿色信号弹升上夜空。苏联特务机关想以此来扰乱我方军心。
我方沿江武装值班连队加强警戒,派哨兵巡逻。
1971年春,十三团维修了延兴地区的国防公路。兵团战士们挥汗如雨地干着活,广播喇叭
播出了嘹亮的战歌:
小铁锹,亮堂堂,
我扛铁锹上战场,
筑出一条反修路,
打倒苏修新沙皇……
1980年3月,一个风雪交加的下午,我场十五队职工骆尤珍(生理有缺陷)赶着一群黄牛来
到黑龙江边。牛顺西北风向江心走去。骆尤珍发现后立即去追赶。风大,牛走得很快。骆尤珍
追上牛群时,已误入苏境。苏军连人带牛一齐扣下,审查了几个小时后,才将人和牛放回。
同年8月,有一苏联男性公民乘轮船顺江而下,行到我场五队时,跳水,在我方上岸,当
即被我民兵抓住。此人说,他是苏联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内受到迫害,因此丢下妻子儿女外逃。
我场当天将其送交上级处理。
1982年9月,我场破获一起偷越国境案。罪犯是吉林省延吉市人,男性。该犯是被五队职
工徐士苑、申兆虎去江里打鱼时抓获的。抓获时,发现该犯带有匕首、指北针,萝北县边境地
图等,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越境犯。
同年,一个流氓犯罪分子越过延兴岛,逃入苏联境内。
黑龙江渐渐解冻,边境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中苏两国又恢复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