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科学种田 1977年兵团撤销后,全国国营农场会议决定要办好国营农场,并指出今年重点在北大
荒打一场大会战,迅速把国营农牧场,建设成为商品粮、工业原料、城市副食品、外贸出口产
品等四大基地,使国营农场尽快地建成社会主义新型企业,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这个会议给农场干部、职工鼓舞很大。为了落实好全国国营农场会议精神,从1977年到1982年
共建了11个新队,共开荒128,384亩,比兵团时期多2.9倍,耕地面积达到287,000亩,播
种面积271,990亩。分别比兵团时期多1.94倍和1.87倍。粮豆总产突破15,000吨,四年平均
达到16,675吨,比兵团时期多 1.99倍。上交粮豆平均8,181吨,接近设想中提出的8,200吨
的指标,比兵团时期多2.27倍。尽管粮豆单产平均78.7公斤,但也比兵团时期多1.07倍。农业
产值四年平均为645.30万元,比兵团时期多 2.86倍。1979年至1982年农场连续盈利,农业共盈
利344.37万元。
这个时期的农业生产,除了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总户之外,还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耕作改制:大力推广以深翻深松为主体的耕作制。1977年伏翻面积13万亩,其中,深
翻深松面积达65,000亩。由于耕作改制,提高了粮食产量。据五连(今四队)调查:3号地麦茬
伏深翻后,玉米亩产164公斤。而9号地豆茬浅翻(15—18厘米),玉米亩产仅123公斤。深翻比
浅翻增产百分之十三点三。深翻不仅高产,也能减少杂草。伏深翻地,每平方米杂草为1,346
株,春浅翻地,每平方米杂草3,120株,多一倍还多。
二、改土:俗话说:“土改土,一亩顶两亩”。仅1977年就改土14,000亩,产量有明显
增加。据五连调查:600亩玉米,施有机肥 3吨,亩产达188公斤,未改土的地,亩产107公斤。
五连7号地,用草炭土改土,亩产玉米160.5公斤。1号地没改土,玉米亩产109公斤。
三、大施有机肥: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有肥则有粮。77年全场共积肥14万吨,各种作物垧
施肥在1吨或1吨以上,为农业增产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科研队伍:培育和推广良种,到1977年底,全场有18个连队建立科研班,人员100
多个。场举办科研学习班培训科研人员,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几年来共繁育推广小麦良种6
个。即:红丰3号、垦大1号、克旱6号、沈6871、8060、克涝3号、共374万斤。大豆品种4个,
即:红丰2、红丰3、合丰22、黑河104,共繁育126万斤。玉米2个,即:103X牛11、103X711,
共2.4万斤,十一连科研班为连队提纯大豆1万斤,小麦2.6万斤。制玉米单交种4,000斤,使
玉米全部单交化,成绩最突出。三连对种子十分重视,因此,产量较高。大豆单产128.65公斤,
其中有80垧上了“纲要”。6垧玉米攻关田,亩产345公斤,为国家盈利4.3万元。
五、植物保护:采用综合灭草保苗的措施。1977年八连采取大豆高培土浅埋苗的办法,叫
“蒙头土”效果良好。全连有3,300亩大豆,没上一个人工,也获得丰收,三、五、六、九连
也搞了大豆蒙头土,效果很好。从1978年开始又推广化学灭草法。场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
作。抓人员培训,抓施药机械改装,制订田间操作规程。效果很好。对农业丰收起了重要作用。
六、平整土地排除内涝:场成立指挥部,分工一名主要领导亲自抓,1977年,全场就完成
36万土石方。其中治涝21万方。总受益面积8.5万亩。其中治涝2万亩,开荒5万亩,水土保持5,
000亩,河堤防护农田1万亩。
七、大搞技术革新,坚持标准作业:1977年全场五铧犁深松改装了16台,合墒器改装了11
台,作了双刀式,无犁刀式深松器的试验,保证了翻、耙、整地质量。还改装粒肥机16台,大
流量施肥机40台,使施肥在1吨或1吨以上。
在播种上,开始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了标准作业,实现了三度、一线、一直的要求,达
到了技术标准。
在收获上,全场32台牵引式联合收割机进行双滚筒改装,使收获损失率由百分之十降到百
分之零点四。五连王茂东车组成绩最突出,受到场党委的奖励。另外,在场院机械上,也改装
了不少,收到了显著效果。
八、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一项用养结合,工省效宏的重要增产措施。从1978年起,老
连队原则上按5:2:3(麦:50%、杂粮 20%、豆30%)的比例,采取麦一麦一豆一杂粮或麦一麦
一杂一豆四区正规栽培轮作。新队要合理布局,逐渐走向三三制正规栽培轮作制。
延军农场历年耕地和种植面积情况表 单位:亩
延军农埸历年粮豆总产上交和农业盈亏情况表 单位:吨、公斤、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