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958年5月建场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和受各种条件限制,农场经营管理和各项财务制度
大都没有建立,不少生产队没有配备会计,有的虽然配了,也是会计兼出纳。工资由分场财务
股的会统人员每月下队发放。分场财务股也只设有一些简单的帐簿。队里会计或出纳没有帐簿,
只是负责队里一些零星开支和别的事务工作。1959年春天,分场财务科的人员陆续配齐,分计
划、统计、工资、财务等。科里使用合江农垦局统一印发的会计科目,使用借贷记帐法,设有
正规的帐簿和会计报表。绝大多数的基层单位配备了会计或会计兼出纳。农业生产队还配置了
专职统计。个别单位,如联合加工厂,因现金流通量大,配备了专职出纳。基层单位的财务人
员负责本单位的工资发放及平时的零星支出。科里发有一些简单的帐簿,尚无全场性的统一科
目。各单位在帐簿设置与科目使用上,全凭自己的经验干,“五花八门”“各行其是”。但出
纳工作比较正规,有一本序时现金流水帐。1961年,财务工作有了进步,基层单位开始使用农
场统一的会计科目,按规定设置帐簿,采用“借贷”记帐法,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月末,基
层单位向场财务科报送科目余额表和产品材料变动报告表。1962年冬天,全场基层单位的会计
集中场部,第一次编制年终决算。
这一时期,财务人员多是新手,缺乏经验,出了不少问题。如会计兼出纳一事。最初人们
就有异议,管钱管物同是一人,本身就违反了财务规定,可是当时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任其
延续了好几年。加上三年经济困难,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浑水摸鱼,贪污公款,在1966年的社教
和文革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当年兼过出纳的财务人员都受到清查,审查期短者一年半载,长
者三年五年,劳民伤财,于国于民都不利,这个教训异常沉痛。1963年,科里采用了盘式总帐,
各基层单位先后分设专职会计和出纳员,进行农作物和拖拉机等的成本核算工作。1963年3月
份麦播期间,计财科成本会计邝雄州设计了一个麦播成本地号分析表,经实际使用对地号成本
核算作用很大,引起了上级业务部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地号核算法。这个办法,便
于地头分析,责任明确,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对改善经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
推动作用。 1965年已向全场全面推广。新华社记者专门来采写《延兴农场创造地号核算法,
使经济核算工作做到每个地块》专文向国内介绍。可惜,只搞了两年,还来不及很好地总结经
验,文革开始后就自消自灭了。在文革中,“借贷”记帐法被认为是“封、资、修”的货色,
首先受到批判,改用所谓“中式”的财产收付记帐法。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些财务制度。被视为
“关、卡、压”费了不少劲摸索出来的“包定奖”办法,被诬成是“物资刺激,利润挂帅”已
被砸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陷入一片混乱。1969年初,组建兵团时,按军队的编制,把计
划统计和财务分开。最初两年由于在“肓目建军”和“要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等极左思想
指导下,企业不搞经济核算,吃大锅饭,财务人员只是单纯的记记帐,发发工资,完全将农垦
企业当作行政事业来办,只算收支大帐。因此,十三团亏损日益严重,资金更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