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生活资金

第五节 生活资金


在生活资金管理中,农场计财部门对各生产单位的帐目,要求按上级规定及时地正确
地记好帐、算好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等,帐款(票)相符。食品消耗要在规定范围内,每
季度造列食品损耗单上报商业股和供应股各一份,经批准后方可列销。
各单位食堂每月要按时公布一次帐目,分析和检查节余和超支的原因。分析的内容有:
一是分析主食的消耗与回收的饭票数对比情况。
二是分析付食的消耗金额与收回的菜票金额对比情况。
三是要检查有无重记,漏记帐目及炊事班的饭菜票收入和上交情况。
过去各单位的生活资金是:“用而不管”没有就要,要了就花,花多花少,节余超支,司
务长和上士是不负责任的。因此,绝大多数单位的食堂公私不分,一方面大量侵占全民利益,
另一方面经济混乱,亏损严重,影响连队的资金周转。
1975年实行生活资金管理以后,将生活经济引上正轨,经过逐年修改补充,日趋完善,形
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套生活资金管理办法。食堂亏损的单位和亏损的金额大大减少,从而保证了
生产资金的正常运用。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做了大量的拨乱反正工作,为迅速发展经济,开始恢复和建立一
些必要的规章制度。1978年初,为了加强核算制,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本场具体情况,计
财科搞了一个班组核算办法,本着干(管)啥算啥,看得见摸得着使上劲的特点,全面开展了拖
拉机、收割机、汽车,畜牧以养猪为重点的班组核算,提出了一些超额完成任务有奖,完不成
任务受罚的经济奖惩制度,这对当时的各项工作起到过推动作用。
1979年经过调查研究,又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充实,在各单位继续贯彻执行。
延军农场场小、底子簿、低产常亏损,资金紧缺。但多年来,有限的资金能保证全场生产
的正常进行,除了国家的帮助之外,坚持实行上述资金管理办法,也起了不小作用。这些资金
管理办法是延军农场独创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套办法比较适合农场基层单位资金管理的
要求,在保证生产,管好资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管局、八一农大、总局等主管部门的
一致好评。八一农大曾将此法编为教材,对学生进行讲授,管局、总局财务部门曾列入经验汇
编,印发各农场进行了推广。当然,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个办法虽然发展到今天,也不是完美
无缺的。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还需要下气力进行完善,为开创农场财务新局面,为建设四
个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1980年起全场废弃财产收付计帐法,改用借贷记帐法,直至1982年底。
1983年对生产队的付业,非粮豆产品,农业收入,实行定收定支,费用按成本项目分项限
额管理,超利按比例分成的办法,对工付业单位实行计划生产项目,分期上交利费,按期上缴
农场。在生产淡季农场按计划拨款。对机关和工业单位,实行按计划分月分期拨款,限额控制
的办法。全场资金使用单独设置限额往来核算。
1984年农场对生产队职工的劳动报酬,实行产量工资,浮动工资,盈亏自负三种形式。其
它管理办法和1983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