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联
第三节 妇联
一、机构沿革
1958年5月,予一师农场成立时,总场、分场都配有一名专职的妇女主任。
萝北农场二分场时期,各队成立家属委员会,分场成立妇女联合会。1959年,蔡世荣为妇
联主任,1959年以后妇女主任为姜天英。
1963年下半年,延兴农场妇联又配一名妇女干事。召开过一次全场妇女代表大会。
十三团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5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有代表56人,代表全团2,367
名妇女。选举产生了十三团首届妇女联合会,委员共29人。
主任:李秀兰(政治处副主任兼)
常委:李秀兰、李乡乡、毛彩云、高淑文、王红。
委员:陆红旗、毛彩云、李乡乡、史桂兰、高淑文、程晓凤、杨淑敏、杨学莲、李功英、
朱桂英、冯淑兰。
延军农场首届妇女代表大会于1977年11月3日至5日召开。有代表167人,代表全场2,306
名妇女。会上选举产生了延军农场首届妇女联合会,成员共23人。
主任:李秀兰(兼) 副主任:王桂华
常委:李秀兰、王桂华、毛彩云、李乡乡、王红、梁笑霞、洪林珍,高淑文、李桂兰。
委员:连淑珍、冯淑兰、王翠琴、张淑云、于淑兰、郑龙梅。
1979年底,奉上级之命,农场妇联与工会合并,作为工会的女工委员会。
二、妇女工作
1958年9月前,予一师农场正处于创建时期,没有住房,大部分家属未进工地。9月底予一
师农场建制撤消,所以这个时期的妇女工作没有开展起来。
1958年10月,成立萝北农场后,家属来场较多,一些队成立家属委员会。1959年,山东移
民来场后,各队才普遍建立家属委员会。委员会设正、副主任一人。宣传、组织、生产、调解
等委员各一人。
延兴农场时期,配两名专职女工干部。十三团、延军农场时期,配一名女工干部。
妇女工作,一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发动与组织妇女参加各种政治运动。
二是组织妇女进行集体生产劳动。三是进行勤俭持家、团结睦邻和提倡晚婚、计划生育的宣传
教育。四是调解家庭、邻居之间的纠纷,安定社会秩序。
由于妇女工作做得好,全场广大家属妇女在生产上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促进了农场的生
产。五十年代末期,五队王玉荣女子班生产劳动称雄全场,赛过了许多男子班。六十年代初,
四队朱桂英女子班崛起,成为全场有名的“飞刀班”,日割小麦3.4亩。七十年代的五连家属
排,劳动生产成了队里的“半边天”,成为十三团的先进妇女排。五连家属排长兼家属委员会
主任毛彩云,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带头领的五连家属排,团结一心、积极劳动、
大公无私、吃苦耐劳,在全团出名,受到赞扬。尤其是人老心红的陈淑清老大娘,表现更为突
出。六十年代中期,她已年过花甲,又是小脚,仍积极参加队里的麦收豆收,还到外队去参加
义务劳动,她不要一分钱,还用自己的钱买饼干慰问外队病号,人们称她为“老雷锋”。表现
突出的妇女还有杨桂芳、王文英、李桂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