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影、电视
第六编 文化、教育、卫生
第一章 文化
第一节 电影、电视
1963年4月,延兴农场电影队成立。使用的是一台旧的58型16mm放映机,一台从佳木
斯租来的陈旧的1070型发电机,机器性能差,故障很多。放映时,不是放映机把片子挂断,就
是发电机自动灭火。每场都要停机2—3次。下队放映,经路途上的颠簸,机器的故障就更多了。
当时电影队只有两个人,邓志高是老手,王立明是新手。除了放映之外,其余时间就是维修机
器,有时忙得脸上满是油污,有时忙得忘记了吃饭。当时王立明主要是取片送片,放映时只能
当个助手。
电影队有时到大马河林场去放映。大马河林场距延兴场部有60里路。机器零件坏了,王立
明徒步走60里路回延兴取零件,然后回林场重新放映。1964年冬天,电影队到20里河放映,发
电机发动不着,两人启动了两个小时,出了一身汗,在炉旁拆修一次,才发动着。
王立明取片送片,风雨不误。当时从延兴到县城有三条路,一条是坐船去名山,再由名山
去县城,二条是翻越几座大山,走日冠60多年前修的公路,三是乘船过鸭蛋河口,从80公里
处上大路,再去萝北风翔。王立明经常走这条路。有一次,他赤脚踏着沙石公路推着坏了的自
行车去召兴送片、取片,还有时冒着大雨去凤翔送片取片。
1965年,延兴农场又买了一台长江牌16mm放映机,从外地调来了放映员南仁方。电影队开
始搞技术革新,利用单机试验换片不停机放映。南仁方技术级别高,技术熟练,这试验很快就
成功了。受到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称赞。
电影队从1964年起,连年被评为萝北县的先进放映队。
延军农场电视转播台于1979年开始建设,于1982年正式建成,并开始传播。设台长一人,
副台长一人,转播员一人。电视转播台受场宣传部领导。
延军农场电视转播台开始转播后,全场职工购买电视机数已超 200台(还从县、鹤岗购买
的未计在内),到了1982年,职工居住区房顶上,出现了一排排电视天线,像蛛网一样,十分
壮观。
场电视转播台,有一台立式50w的新式转播机,一台稳压器,一台BT一3调试仪,还有其他
6种测试器。发射天线立在海拔308米的场部后山上,发射塔高27米,发射天线是环形的。发射
架距机房40多米远,高压电源通过室外变压器变成低压进入机器房内,电压稳定。
转播台的机器房是方形的,分地下地上两层。设计时,场领导打算将来发生战争,机器房
可以作为指挥所。地下室分为走廊、小锅炉间和小仓库,共三间;地上也是三间:走廊、值班
室、转播室。房高8米,屋顶呈鼓形,架设有三组天线,接好天线,可收三、五、八、十一、
十二、等频道的信号,用6频道发射。当机器调试恰当时,发射的图像清晰,人物特写镜头,
连脸上的汗毛都能看清。发射伴音也挺好,悠扬悦耳。
自1983年以来,按上级要求正常转播,除转播省的节目外,还播本场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