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职工文化教育

第七节 职工文化教育


延军农场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始于1959年。26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
到1960年。第二阶段:1961到1978年。第三阶段:1979到1685年。
第一阶段:场党委重视,抓得紧,全场配备了13名专职文化教员。成立了15所专职校,有
扫盲班15个,小学班15个,初中班13个,还聘请了64名兼职教员。参加学习的职工789人,占
职工总数的80%以上。每年坚持上课204课时。重点是扫除青壮年职工中的文盲。省委要求在
1960年10月1日前彻底扫除青壮年职工中的文盲,普及职工小学教育。1961年普及职工初中教育。
农场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来执行这个指示。仅1959年就召开了三次全场党支部会议,开了八次
电话会议,七次专职文教会,进行研究与布置。党委书记宋云彪又八次在农场召开的其他大小
会议上强调职工业余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为了督促、检查、推动这一工作更好地开展,场党委
还在砖厂召开现场会,推广砖厂、打鱼队的经验。
第二阶段:三年自然灾害,职工业余教育被迫停了三年。1963年冬天,恢复职工业余教育。
场工会给4个生产队配备了4名专职教员。许多单位的红专夜校又开始上课了。不仅上文化课,
也上政治课、技术课,搞得比较活跃,但声势不如第一阶段。1964年5月21日,农场又发出通
知,提出4条要求。要求全场把职工业余教育抓起来,要求每年学习40周,共160个小时,每周
上4课时。要求长年坚持。还要求各支部要加强领导,共青团要积极配合。直到1966年动乱开
始,职工教有被迫停止。
第三阶段;场工会开始抓职工业余教育。1979年11月17日,农场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在
场工会设立常设办公室,处理日常职教的有关事宜。各生产队也成立业余教育领导小组,由党
支部和分会选定3—5人组成。
农场要求各级职工业余教育组织,必须在本年12月25日前开学,并将学习计划报场一份。
场部地区成立了一个职工业余学校,任命了兼职校长、教导主任。场工会配备了一名专职
教员,聘请了几名兼职教员,成立了文科、理科两个教研组,开设文科、理科两个初中班。有
近百名青壮年职工,干部参加学习。这一年冬天,坚持上课不间断。学员们买了课本、笔记本、
作业本。学校建立点名册、记分册,平时作业打分记成绩。还进行单元测验检查质量。许多生
产队也开办了高小班,初中班。一中学校的职工业余教育坚持得好。他们上课的内容因人而异、
给教师讲业务知识,给职工讲文化知识,办得有声有色,学员们反映收获大,受到场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