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张燕林
十二、张燕林
张燕林,1938年3月23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新华乡永丰村。1956年3月1日参军入伍,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一师独立通讯营任战士。1961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随予一师官兵转业到黑龙江省萝北县延兴地区。历任延兴农场电话班话务员、政
治处青年干事、党委秘书、兵团二师十三团政治处书记员、组织股副股长、延军农场政治处主
任、党委副书记。1983年至1984年任延军农场党委书记。
1956年被评为师级先进战士。1964年被评为东北农垦总局先进工作者。
张燕林在部队苦练杀敌本领,成为师级先进战士。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不怕荒原的艰难
困苦,安心工作,树立了扎根边疆的思想,引起了延兴农场党委书记宋云彪的重视,成为宋云
彪的重点培养对象。张燕林谦虚好学,以“老八路”为榜样,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
作,密切联系群众。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张燕林肩负教育全场青年的重任,他对农场的青年
做过细的政治思想工作,并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多吃多占,成为青年的榜样。1964年他在
延兴农场党委领导下,宣传、学习大庆大寨经验,为农场扭亏为盈做出了贡献。延军农场成立
后,他侄子听说他当了党委书记,就从四川到黑龙江来,求他安排工作。张燕林婉言推辞了。
后来,他侄子又来找他,他说农场人员超编,无法安排,共产党人要大公无私,不能用人唯
亲。他劝侄子回四川安心工作。为此,农垦报发表了《张燕林两辞侄子》的消息。1984年,张
燕林任延军农场党委书记。这一年,春涝严重,秋天洪水泛滥,干部职工的思想不够解放,“
大锅饭”的思想影响经济成果。粮食外流,出现真假挂帐现象。张燕林同志想改变这种局面,
采取“精兵减政”的方法,所减人员绝大部分是合理的,但有的人减的不合适,没达到予期效
果。纵观张燕林在延军工作26年的历史,他对延军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在经济体制变动中出现
的问题,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