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忆延兴农场建场情况
四、回忆延兴农场建场情况
原萝北农场二分场场长桑林亭
现在的宝泉岭农管局延军农场的前身就是一九五八年十万转业官兵创建的予一师农场。那
是由予备一师的第一、二、三步兵团、炮团、教导团、防化营、通讯营、训练营,四川的北碚
步校、信阳步校和武汉军区军直一部分组成。我当时是予一师第二步兵团参谋长。一九五八年
由四川江津县出发来到北大荒,经过三天四夜的闷罐车的生活,来到了黑龙江省汤原县下了车。
在汤原县暂短整顿后,沿江、旱两路相继进入萝北县。予一师与予七师当时以鹤萝公路为界,
鹤萝公路以北为予一师,鹤萝公路以南为予七师。予一师农场分建三个分场,一分场在现在萝
北县的兴东镇,二分场在现在的延兴老场部,三分场在现在的廿里河林场附近的无名泉边。我
当时任一分场党委成员兼三队队长。八、九月份调任三分场场长。时隔不长就到中央农垦部主
办的北京双桥农垦干校学习了六个月。待一九五九年四月份学习结束回来后,予一师农场已改
为萝北农场,二、三分场合并为二分场。我任萝北农场二分场场长,宋云彪任书记,杨希祯任
副书记,管庆林任副场长。一九五九年十月份成立萝北县人民公社,县场社合一后,萝北县划
为十六个作业区。当时,延兴为第二作业区。后经多次变迁,成为现在的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延
军农场。
当年,予一师全体官兵和家属来北大荒后,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抬眼四望无人烟,所做
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动手盖“小马架”,自建自住;第二件事就是清荒、开荒、种地、修桥、
铺路。我们热火朝天地干,白天连黑夜,毫无怨言。在气候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度过第一个零下
38至45度的严寒的冬天。当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和四川天府之国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啊!虽然这
样艰苦,但官兵们士气高昂,觉得其乐无穷。在住房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山东省日照县又分给
我们场80多户移民。为解决住房的困难,我们采取了三户并两户、五户并三户的应急措施,挤
出一些小马架,让给山东移民,解决了移民的住房问题。
八月份是延兴开天辟地、喜获丰收的第一年,当每个官兵看到亲自种植的麦海掀起金色的
波浪,都高兴得激动万分。在麦收动员大会上,掀起了保质保量保时间保颗粒归仓和创飞刀手
的运动,同时并提出会后实行两个开刀方案,一是立即开刀割小麦,二是立即开刀杀猪,保证
麦收期间改善生活,使全体官兵和山东移民士气更加高涨。在阴雨连绵的夏天,冒着三大“敌
人”的侵袭(早晨小咬叮,中午瞎蠓叮,晚上蚊子叮)的痛苦,人背、马拉、小车推,仅用五天
就把小麦全部收割了,晒场的小麦垛象山堡一样,垛得整整齐齐。山东移民李志坚说:“我活
了这么大年纪,还没有见过这么多麦子啊!”在这次麦收中,诵现出了山东姑娘小兰英和山东
青年李志合,每人每天割2亩多小麦地,成为飞刀手标兵,并受到场的奖励。全场职工望着晒
场上的麦垛喜出望外。我说:“明年和现在相比,还不知好多少倍呢!我们全体转业官兵和移
民、家属要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建设延兴,使延兴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