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跃出经济低谷,走上振兴之路
第五章 延军新闻
一、跃出经济低谷,走上振兴之路
延兴农场甩掉贫困场帽子
蔡银辉
本报讯 延军农场靠深化改革走上振兴之路。1988年盈利8.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比1985
年增长40%,经营收入增长60%,粮豆总产、单产分别提高77%与80%,职工收入人均增长
64.6%,一举摘掉贫困场帽子。
这个场位于半山区,建场30年净亏1467.5万元,农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被总局列为贫
困场。为了改变面貌,1986年这个场在经营战略和决策思想上实行了三大转变:
一是变过去盲目垦荒、粗放经营,为巩固现有耕地,不种亏本田。对连年亏损的西山沟的
8个生产队实行放开经营,过去的赔本田全部弃耕还林还牧,每个职工分15亩口粮田,不收利
费,责任田只收一半利费,职工的生产费和生活费全部自理。实行这些政策后,1987年西山沟
有5个生产队扭亏为盈。1988年全场18个生产队全部盈利。这些队的粮食单产由过去的平均50公
斤,提高到现在的150公斤。
二是变过去农业投入少、单一经营为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多种经营。这个场在资金紧缺的
情况下,共筹措300多万元资金用于更新补配农机具,3年来他们共购置13台1055和E512收割机,
10台半链轨、20套联合耕作机;建立了一座日处理300吨的粮食处理中心;引进优良品种13个,
使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他们还修建37个养鱼池,一个中型人工养鸡场。近几年来,这个场仅副
业收入每年可达230万元。
三是变过去忽视生产队干部的职能作用为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农场对队级领导班子进行
了调整,撤换了一些年复一年无所作为的领导干部。1987年农场还制定了生产队干部立项指标
考核办法,把队领导的奖金与家庭农场利费回收、产品上交、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挂钩,
从而调动了队干部抓好工作的积极性。今年延军农场在遭受旱、虫、风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
农业仍获得好的收成,小麦总产单产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大豆单产、总产也可望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