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后记

编后记



《延军农场志》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历八年时间,经过三次修改,终于和大家见面。
《延军农场志》的编写工作,是从1982年9月开始的,陈志刚等同志广泛搜集资料,经过
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初稿,共计202,130字,为《延军农场志》奠定了基础。1985年6月——
1986年4月,郭万洪等同志根据管局史志办和农场编审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成了二
稿。1990年1月,在管局史志办和农场编审委员会的领导下,又进行了修改,于1990年5月完成
第三稿,约37万余字。
第三稿重点修改了原稿的二编和八编。原稿二编四章九节,约5900字。三稿二第五章二十
四节,约28,800字。原稿八编只收入了两名场级领导干部的传略。三稿八编收入了二十位场
级领导干部的传略。还有几位场级领导干部因通讯地址不详,也没有其他资料可供参考,故未
收入他们的传略,编者深感内疚。
《延军农场志》主体部分上断1958年,下限1985年。为了使这部历史成为延军脱贫史,在
附录中收入了延军脱贫的新闻,在历史图片中收入了有关延军脱贫的图片,在八编中也收入了
领导延军脱贫人物的事略。这几部分下延到1989年。全书共九编,由志、纪、传、图、考、录
诸体组成。
这是《延军农场志》的第一卷。农垦事业在不断发展,延军农场将随着时代的潮流向前飞
跃。第二卷将详细记载延军脱贫的情况。
《延军农场志》不是少数人的专著,而是延军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在编写过程中,承蒙上
级领导和管局史志办的多方指导,农场党委和负责领导的大力支持;各科室、公司、站等单位
的积极协作,新、老同志的热情关怀;辽宁省大连市南山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
测绘局、北京新华社总社、萝北县档案科、绥滨农场场史办、宝泉岭农场组织部对《延军农场
志》的编写给予热情的支持。在此对关心、支持。参加编写《延军农场志》的领导和同志致以
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资料不足,致使本书存在一些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