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营成果
第五章 经营成果
从1951年开始,35年共生产粮食5亿5,175.28万斤,其中水稻3亿4391万斤,豆类作物收获
5,527.33万斤,薯类收获1,805.95万斤。
除农场三留粮(口粮、种籽、饲料)外,上交国家商品粮1,268.63亿斤。工副业生产也有很
大发展,基本上能满足农场生产和场内职工生活需要。33年,加工成品粮5,982.6万吨。榨制豆
油l,333吨,豆并8,033吨。生产红砖7,042.9万块,平瓦29.1万块。 酿造白酒410吨。生产
纸板7,422吨。生产原煤74.59万吨。畜禽产品除自食外,上交肥猪5,413头(其中公养3,559头);
鲜蛋4,616担;鲜奶16,57l担;水产4,468吨,上交955吨;产水果4,137担;上交羊毛327担,
蚕茧18担。
35年各业总产值100,003,625.63元。其中:农业产值7,481.5万元,占总产值54.9%;林
业产值102.45万元,占总产值0.76%;畜牧业产值663.23万元,占总产值4.8%,工副业总产
值4,804.35万元,占总产值35.2%;渔业产值占总产值1.6%;其它产值占总产3.74%。
35年经营成果:6年盈利,盈利额164.5万元,29年亏损,亏损额6,9l0.7万元,盈亏相抵,
净亏损6,746.3万元。
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地势低洼,易涝成灾。据资料记载,建场35年,其中:有24年发生程度不同的涝灾,
6年旱灾。1973年涝灾最严重,受涝面积6.51万亩,占当年耕地面积的89%。旱灾最严重是1978
年,受灾面积11.49余万亩,占当年耕地面积58%。
二、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劳动生产率低。据31年的资料统计,每个劳动力平均
年生产粮食只有500斤以下的年份就有8年,最低的一年是1973年,全员平均每人每年生产粮豆
65斤,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粮豆97斤。最高是1980年,全员平均每人生产粮豆8,323斤,每个劳
动力生产粮豆20,231斤。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粮豆3,000斤以上,8,000斤以下的年份有11年。
生产8,000斤以上只有1年,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粮豆1,000斤以上2,000斤以下的年份有2年。
从这些数字看出,劳动生产率是很低的。
三、大锅饭,铁饭碗,是造成亏损的又一个主要原因。曾流行干不干三十二(即最低农工
级月工资三十二元);蹓蹓跶跶,一元七、八(即农工三级,月工资四十二元);出工大帮轰,
收工一阵风;到月拿工资,一年十二个秋,农场亏损,个人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