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突破敌人包围圈

突破敌人包围圈



突破敌人包围圈

王明贡

旧中国,梧桐河流域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荒原,沼泽地一望无际。在荒原上点缀着一块块疙
瘩林子和间断间续的泡沼,构成了北大荒的天然画面。各种鸟类于春季来这里栖身,围窝筑巢,
繁殖后代,秋季又成群结队南归;这卫野兽也多,出没频繁;更值得说的是鱼,不仅种类多,
而且数量更多,要吃鱼随手可取。土地肥沃,但无道路通行,非常闭塞。
这里北靠兴安岭,是天然的障碍;南有松花江,江岸条通茂盛,是一道屏障;中间是沼泽
地,大、小河流纵横,夏天能行船,但人马却难以通过;冬天雪深、没道,敌人不敢冒然深入。
河流两岸可作为作战工事;苇塘、疙瘩林子可以隐藏,所以,敌人去不了。1933年春,日本占
领全东北后,东北军有些爱国官兵坚持抗战,就依靠这里作为后方,来往活动于萝北、绥滨、
汤原、富锦和桦川等地。
各种抗日武装随即兴起,在这里同敌人周旋,寻机打击日寇。1938年,萝北县“老等山”
是抗联6军2师的后方,种有20多垧包米。
  1938年4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纠集了日本关东军、伪满军、伪兴安军、伪靖安军共7、8
万人,分别大举向我游击区进攻,使我北满各抗日部队均遭到严重损失,三江平原处于白色恐
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北满省委决定我抗日部队西征开辟新的敌后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