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整顿与发展
第四节 整顿与发展
农场始建于1950年8月,是东北地区比较大的劳改农场。在全国来说,也是最早的劳改农场
之一。新中国建立不久,对改造罪犯工作没有经验。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当时对犯
人管理比较混乱。突出的问题是:对犯人管理、教育简单,缺乏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
嘿、唬、哼多,有的还对犯人实行体罚。更严重的是:采取以犯治犯的错误作法,在犯人中形
成了狱头风。狱头对犯人轻则斥责,重则体罚。这样一搞,损伤了犯人改造的积极性,破坏了
党的政策。另外对犯人生活管理不善,犯人体质普遍不佳。在干部和管理人员中,有的思想也
比较混乱。农场地处偏僻荒凉,交通不便,环境和生活都很艰苦,在这地方找个对象都不容易。
因此有少数干部和管理人员,要求调转或返籍。少数人不干工作,发牢骚,讲怪话。虽然发生
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较大。1952年农场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省公
安厅派工作组进驻农场,对农场的政治、思想、组织,对犯人的管理教育,生产、生活等进行
了全面整顿。批判了错误思想和错误认识,以及违犯政策的错误做法,对个别错误严重的干部,
进行了组织处理。在犯人中进行了反对狱头作风。在整顿的基础上,进行了组织建设、思想建
设、业务建设,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改善职工和犯人的生活。经过整顿,干部和管理人员的
思想觉悟,政策业务水平都有提高,各项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对犯人的管理教育走上了正轨,
犯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曾一个时期,犯人每餐两菜一汤,犯人说:“这生活盖啦”(生活
好的意思)!犯人体质普遍上升,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1953年耕地面积扩大到4.3万亩,粮豆亩产385斤。1954年耕地扩大到5.2万多亩,粮豆亩
产455斤,是农场建场有史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年,这两年都经营有利。
1953年,中南政法考察团来场参观,学习劳改工作经验。1955年中央公安部11局宗副局长,
率领工作组来场蹲点几个月,帮助农场总结管教、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省公安
厅劳改局多次派工作组来场,总结出管教与生产相结合的经验印发全省。
1956年春,省齐齐哈尔公安干校一批学员来场参观(这批学员是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战线,
毕业后多数要分配去劳改农场工作的)。劳改农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们没见过,在学员中
选派代表来场参观,回校作介绍。他们对农场仅在5到6年时间,在一片荒原沼泽地带建设起农
场,开垦荒地l0余万亩;有汽车、拖拉机、汽船;有办公室、商店、学校、图书馆、托儿所、
俱乐部、电影队、球场;有机械修配厂;农场还自己发电照明;自己加工米面,制作糕点,各
行各业都有,而且组织家属参加社会性生产。农场是一个小社会,总场象个小城镇;还有广阔
的马路,有林荫道,很感兴趣。离开时,集体写了1份参观记实材料,赞扬艰苦创业精神和初
具规模的农场建设,为以后他们愉快地接受分配,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