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大跃进
第十二节 大跃进
1958年,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场党委发动职工,紧跟全国形势,掀起
了大干社会主义高潮,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57年由于秋涝,翻地很少,1958年人工翻地
几千垧,作到了适时播种。夏锄阶段,党委发动全场干部、工人家属、犯人6,000多人执锄下
地,经过几十天的起早贪黑紧张铲蹚,战胜了草荒。秋天,又是几千人挥镰上阵,按时完成收
割任务。秋翻作业,人、畜、机齐出动,人们挑灯夜战,有的干部、职工晚上摸黑用锹翻地深
夜。1958年冬至1959年春,又大搞积肥送粪,歇牛歇马不歇车,白天牛马拉车,晚间人力拉车,
往地里送粪。水田分场,大搞熏制土化肥,大地到处浓烟滚滚,热气腾腾,人们的干劲,前所
未闻。
场办工业,也象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一年建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工厂43个。
1958年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00垧,但总产量比上一年增产2,000多吨,上交国家商品粮2,200吨。
人民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1958年秋翻地面积达90%,冬季又大搞积肥送粪,熏制土化肥。1959年掀起了更大的生产
高潮。这一年农、林、牧、副、渔全面丰收,产粮1万余吨,上交国家商品粮4千吨,经营有利。
1960年初,合江劳改工作分局在梧桐河农场召开四级干部现场会议,会上全面介绍了农场的丰
产经验,博得了领导机关和兄弟农场的赞誉。
但在“一天等于二十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影响下,大跃进年代,农
场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特别是“浮夸风”贻误较大。如1958年产量指标由原来垧产3,420
公斤一跃而为垧产5,855公斤。当时的口号,要实现“万斤垧”。虽1958年比上年有增产,但
产量指标并没有完成,跃进指标更是空喊。在“浮夸风”的鼓噪下,1959年春,农场召开产量
指标誓师大会,竟在会场出现划圈、添零竞赛。会上开展比产量指标的打擂比武。有的单位在
会发言要垧产5吨,另一个单位看到本单位在大字报上公布的产量指标落后了,就在产量指标
上改大数字,有的更省劲,就在原来数字后面加〇划圈。有的在会上发言:窝瓜一个要长千斤,
甘兰l棵要长40斤。谁的产量指标说得高,计划说得大,谁就干劲足,受表扬。谁要说的切合
实际点,就说是保守,得挨促,这一关就不好过。
共产风,在农场个别单位也有出现。5分场就出现所谓共产主义食堂。所有职工家属、学
生都在食堂吃,职工每人每月交20元伙食费,无工资收入的家属,学生、儿童免费入伙。有些
党员、干部思想不通,党支部做工作,要党员,干部带头。有的党员、干部是在没有办法的情
况下,硬着头皮入食堂,在大食堂吃不饱又吃不好。1959年9月,这种所谓共产主义食堂,才
告结束,食堂散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