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1973年秋,在贯彻中央北方农业会议精神和省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精神过程中,场党委召开
了多次会议,组织干部和职工群众座谈、讨论,学习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和党中央的指示。
针对农场农业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几次丰欠的大幅度变化,经营连年亏损,吃粮靠供应,
花钱靠国家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找原因。对回答北方农业会议提出的“二年三年不行,四
年五年总可以了吧”开展了讨论,认真总结历史教训。一致认为,对农场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
是洪涝灾害,决心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着手,大干一场,改变农场面貌。党委组织了专门班子,
经过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1974年至1980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提出了
宏伟的奋斗目标,突出主攻方向明确逐年施工任务,绘制蓝图,并印发材料到全场各单位。
从建场到1973年的23年间,为抗御洪涝灾害和发展灌溉事业,建设了一些防洪排涝和水利
灌溉工程。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受错误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使一些工程年久失修,有的破
坏得很严重。正如有人说:“引水动脉硬化,排水静脉淤塞”。江河堤防和道路交通也损害很
大。原有工程要修复,新的工程也要干。党委决定统筹安排:以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
战,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为指导思想。学习大庆分期打大会战的作法,学习大寨人的苦
干精神,采取“全场总动员,各行各业齐参战,一年打四个大会战,”一个会战完成一、两项
主要工程。在具体措施安排上,确定了“以保春耕为中心,当年受益为主,先骨干,后一般”
和“秋搞引水,冬搞排水,春搞整地,夏搞道路、防洪为主”的施工原则,分别制定全年和每
次会战计划,下达到各单位。
计划确定后,要付诸实施。在场党委号召下,全场30多个单位和部门,从农业生产队到各
行各业,从机关科室到场直单位都行动起来了。男、女、老、少、干部、工人、家属、学生都
参加到水利大会战的行列。1973年秋,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的人数每天都在千人以上,入冬日出
工人数高达2,000余人。总场机关科室,白天除留个别人员处理非办不可的工作外,其余全部
上水利工地,晚上回来办公;医院是年轻力壮的上水利工地,老弱有病和孩子离不开的女职工
顶班,采取早上人,集中力量干的办法;商店关门,学校停课,搞突击战;修造厂为了不影响
拖拉机冬天检修,抓住秋天时机集中力量大干、特干,一气呵成完成全年分配的水利任务。每
次会战,机关和场直单位完成数量都占全场任务的五分之一,有时竞高达三分之一。
上层动起来了,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出现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冬、春两季,工地
上炮声隆隆,热气腾腾,人欢马叫,展开了水利会战高潮,每天几千人战斗在水利工地上。学
习大寨人的苦干精神,天大冻,人大干。野外风雪呼啸,滴水成冰,参加水利会战的人们,在
工地上顶风冒雪吃午饭。有的生产队,在工地支上帐篷,住在工地,一千就是两、三个月。3队
工地上,出现老子推车、儿拉车,数九隆冬脱掉棉袄,甩掉棉帽,汗流满面的动人场面。人们
喊出了“斗严寒,战三九,牵着龙王鼻子走”的豪言壮语。有的下乡青年提出“坚持农村干革
命,大战冬春不回城”。4队下乡青年任洪林和王崇敏,在1975年元旦积肥送粪中举行了有意
义的婚礼。13队下乡青年张会臣、张永波2月1日,把家长请到农场,在水利工地上举行婚礼。
一些已离休的老干部,也自动参加水利会战。8队的邢百川、张金贵,9队的刘凤歧等,他们曾
经为革命南征北战,30年前转业来农场,把一生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农场的建设。虽已年老离休,
也主动参加水利会战,谁也劝阻不了他们为农场大干快变作贡献的实际行动。
在充分发动群众大干,苦干过程中,党委成员和各级领导始终身先士卒,率领群众奋战在
第一线,和群众一起出大力,流大汗。党委书记张秉武体弱,老伴有病住院,仍然和群众一起
挥镐、抡锹、抬筐,党委常委全年每人平均参加劳动60天。69岁的老场长张玉清已离休,他自
动走出家门,不怕天寒地冻,和群众一起参加冬季水利会战。党委委员修造厂党支部书记已年
过花甲,且患高血压病,始终坚持带头干。学校党支部和校领导成员,每次水利会战都一马当
先,带领师生首先完成任务。
从1973年秋到1975年4月末,一年多的时间,共完成农田水利工程17.72万立方米。
主要工程有:
一、修复引水灌溉工程6.5万立方米,保证了1974年3.3万亩水田自流灌水的需要。
6队原计划只能种1,504亩水田,引水修复后,水田播种面积增加到3,450亩,比原计划
几乎增加一倍。
二、加强了排涝工程建设。共挖排水干渠、支渠长62华里,完成土方量26万立方
米。
这些工程,主要是靠人力完成的。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当年受益。1974年播种面积为9.1万亩,比上年增加6万亩,总产达
8,000余吨,比上年增加6,200多吨。除三留粮外,还交国家一部分商品粮,扭转了过去几年口
粮都不能自给的落后局面,受到上级机关的表扬。1976年12月党委书记张秉武光荣地出席了中
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聆听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接受了党和国家
领导人的接见。张秉武回场后,信心更足,他和党委一班人研究制定1977年农田基本建设计划。
1977年要平整土地1万亩;修建条田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治涝面积3万亩;扩大开荒面
积3万亩;增建防洪堤20公里;改善道路33公里;改良土壤2,400亩;扩大灌溉面积7,500亩。这
些工程总土方量为130万立方米。为加强农田配套,达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修混凝
土桥两座,涵洞30座,闸门两座,条田引水50座,抽水、补水站10座。
为确保上述任务完成,采取群众运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人、机、畜齐上阵的措施,调动
一切积极因素,大打人民战争,全年开展6次群众性的水利大会战。到7月末共完成土石方655,313
立方米,占全年计划的55%,同月,农场被邀参加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党委副书记梁文炽
代表全场人民再次赴京开会,8月上旬梁文炽回场,8月18日农场召开了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会
上梁文炽传达了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精神,传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传达了
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情况汇报提纲,以及全国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到会人员深受鼓舞,进
一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一致表示:坚决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把农田基本建设
搞上去,把农场办好。会议制定了到1980年的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确定以治涝为主攻方向,治
水改土为中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从1973年秋到1980年,经过8年奋战,完成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工程土石方759,69万立方米,
超额完成1975至1980年的规划任务。场区积水基本上可以排出,耕地面积可扩大到26.5万亩。